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赵慧林 通讯员 顾巍
在曾都区何店镇中心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无私的爱心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教育的温暖篇章。她坚信,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相遇,是一颗颗心与心的交流,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旅程。
她就是蔡沛珊,一个被学生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爱管闲事”的老师。
爱的播种:关注孩子成长的细节
2018年,蔡沛珊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梦想,踏入了曾都区何店镇王店中心小学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她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教育生涯。次年9月,她因工作需要“转战”何店镇中心学校。
面对乡镇学校留守、单亲、困难等特殊家庭儿童居多的现状,她深感责任重大,立志成为一名有爱心、有温度的教师。
在笔者采访时,她冷不丁地提到:你知道吗,现在还会有穿补丁衣服的孩子……她的脸上满是心疼与怜惜。
那年冬天,蔡沛珊像往常一样,一边教孩子们读英语单词,一边在教室来回巡查。等她路过小志(化名)身边时,小志裤子上的补丁引起她的注意。
随后几天,这件事成了蔡沛珊心中的牵挂。她决定亲自去小志家了解情况。在和小志妈妈的交流中,得知小志爸爸前不久因车祸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需要照顾。小志妈妈为维持生计四处奔波找工作却屡屡碰壁,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说着说着声泪俱下:“他爸走了,剩下我们孤儿寡母,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了解小志的困境后,蔡沛珊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决定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她回校后向校领导汇报了小志的情况并为他筹来了衣物和助学金。
“衣物、钱得到了解决,精神状态、家庭氛围等精神支撑也至关重要。”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三天两头到小志家走访慰问,鼓励他们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善良的她用爱与耐心为这个家庭带去了希望。在她的帮助下,小志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活泼,笑容也重新回到他的脸上。
爱的引领:记录本中的温暖力量
与蔡沛珊老师在一起,大家总会被她优雅、温暖的谈吐所吸引。那副玫瑰金镶边的眼镜下,闪烁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
在何店镇中心学校的讲台上,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蔡沛珊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成长烦恼,及时为学生们拨开成长路上的“迷雾”。
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厚厚的心得笔记,累计数万字。
她说:“因为年轻,所以更要努力。”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她坚持每带一个班级就详尽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以及个人工作得失。学期结束后,她会认真总结学生心理变化的特殊性以及家校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努力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蔡沛珊的引领下,一个个孩子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同时,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
每当提起蔡沛珊老师,学生们总是满怀感激,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蔡老师真是我们的好帮手,有她在,我们放心多了。”
爱的回响:收获尊重与感激
当班上一名优秀学生因偷玩手机与父母产生矛盾时,作为班主任是去和父母一起指责其不务正业,还是耐心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原委?
想到平时听话懂事的学生偷偷花150元买了一个二手手机,并因此和父母闹得不可开交时,蔡沛珊第一反应也是一阵心痛,但随即选择相信学生。
第二天,蔡老师循循善诱:“你认为手机里有什么好玩的内容呢?”
“手机里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懂的内容可以自行研究。”孩子一脸委屈地诉说道,“更重要的是能和网友聊天,平时父母忙于工作生活,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很孤独……”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一次真诚的对话,她发现了这名学生内心的渴望与无奈,并巧妙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最终,这场风波不仅得到了平息,更让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后来,孩子通过手机留下感谢的话语:“我最感激的是老师改变了我的家庭,让我重新认识到一个家庭的真正含义,让我认识到家的温暖。”孩子父母也万分感谢:“一时慌了神,还好有蔡老师从中协调,我们才知道错怪了孩子,也忽视了孩子。”
蔡沛珊老师的爱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站稳讲台、讲好每一堂课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沟通搭建理解的桥梁,只有敢于管“闲事”,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只有用爱心与智慧帮助每一名孩子,才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