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新闻网| 新闻中心| 领导专辑| 品质随州| 华人圣地| 专汽之都| 在线访谈| 图片| 专题| 教育| 文化| 汽车| 美食| 房产| 旅游| 健康| 家居| 随州日报微博
查看内容
搜索

连舜宾,忠义之风传千年(图)

2015-8-15 08:41| 发布者: 隋意 |来自: 随州日报
    随州网讯    记者张 顺

2014年7月,连舜宾处士陵园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文豪欧阳修一篇《连处士墓表》,使身为布衣的连舜宾闻名天下;而连庶、连庠、连南夫、连万夫、连横……近千年来,连氏的后代子孙,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将生生不息的忠义之风,发扬光大。
不言而信,为人当如连公
    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离开随州已二十年,在文坛政坛已经声名显赫、正在扬州知州任上的欧阳修,为千里之外的应山一个平头百姓连舜宾,作了一篇《连处士墓表》,开篇即将连舜宾放在一个很高的道德高度: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一个去世已经二十年的布衣老者,当地的老百姓依然怀念不已,教育子弟做人,以连公为人生标杆; “五保户”等弱势群体每每遇到困难,也以连公不再而遗恨无穷。与地方官吏相比较,连公没有 “公权力”为自己拉票加分,老百姓却对他爱戴有加思念无穷,正是做到了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崇高境界,凡事为人设身处地、身体力行,自然无须多言也能取信于人!
    对连处士的评述,其实也饱含了欧阳修自身从朝廷到地方,几经宦海沉浮而壮心不已的人生感悟。欧阳修参与范仲淹等人推行的 “庆历新政”,力图消除时弊,革新社会,新政受挫,几次遭贬,仍不改初衷。而连公的 “为人”,也正契合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
    连舜宾是一个孝子。其父卧病在床,他“供养左右十余年”,而没有再参加科举考试,牺牲了步入仕途的个人前程。
    连舜宾是一个义士。为其父养老送终之后,他将家里的钱财“悉散以乡里”,扶危济困,造福乡邻。饥荒之年,粮价飞涨,他将家里的粮食以平价售出,“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连舜宾是一个轻财重教的慈父,亲自“教其二子以学”,并自豪地说:“这孩子就是我的财富!”
    连舜宾是一个大度的长者。有一个盗贼偷了他家的牛,官府追捕得很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把牛送了回来。连处士不仅没有报官,还抱歉地说:“麻烦你把牛送回来了。”并且,体谅他是一个穷苦之人,赠送他很多物品让他走了。而“盗亦有道”,一次,他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盗贼身边的人告诉这是连处士,盗贼连说:“此长者,不可犯也。”
    为人如此,人们自然对他感恩戴德。连舜宾到云梦看望兄弟,“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
    在《连处士墓表》的结尾,欧阳修说到了自己作表的目的,是担心时光流逝,“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
    一篇《连处士墓表》,不仅“应山之人”牢牢地记住了连舜宾,更因为“欧文”的身价,而在天下广为流传,起到了教化世道人心的作用。
    欧阳修在表中没有叙及作此表的个人缘由。而在明嘉靖《应山县志》中,有一篇《连都官墓志》,叙及欧阳修与连舜宾及其子的情谊:“宋元宪公暨其弟景文公皆游于处士之门,而欧阳公交际尤密”。原来,连舜宾在亲自“教其二子以学”的时候,宋家的两兄弟宋祁、宋庠(原名宋郊)也拜到连处士的门下就学,而时在随州的青年欧阳修,也曾慕名游学于连处士座下。在《宋史·连庶传》中,也称“庶始与弟庠在乡里,时宋郊兄弟、欧
    阳修皆依之。”如此看来,欧阳修与连舜宾有师生之谊,与其子及宋家兄弟有同学之情。无怪乎,在《连处士墓表》中,欧阳修对连处士的景仰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连处士亲自教育的两个儿子,“后皆举进士及第”,在欧阳修作此表的时候,宋“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而他的另两个得意门生,宋祁与其兄宋庠不仅同举进士,礼部本拟定宋祁为第一,宋庠第三,但是章献皇后觉得弟弟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于是定宋庠为头名状元,而把宋祁放在第十位,人称“二宋”,又有“双状元”之称。由此,宋庠获得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连中三元”美誉。“二宋”不仅考试了得,在仕途及文坛都有很大的成就。
    “东城渐觉风光好,鄃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首《玉楼春·春景》一词,便出自宋祁之手,因而他被人称为“红杏尚书”。宋祁还曾与欧阳修等合修 《新唐书》,前后长达十余年。
    连处士因行孝而与仕途无缘,却将自己的学问道德传之后人,连家的连庶、连庠和宋家的宋祁、宋庠被称为“应山四贤”,成为激励人们进取向上的榜样力量,给“为人当如连公”又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守道好修,良吏更兼君子
    令人深思的是,连庶、连庠“皆举进士及第”,并步入仕途,而《连庶传》在《宋史》中,却是列于《隐逸传》中的。
    按说,连庶做官,有很多优越条件。其一,科班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连庶兄弟相继“举进士及第”,也就为其仕途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二,政绩卓著。连庶做寿春县令时,“开濒淮田千顷,县大治。”大兴学校,尊礼重教,社会风气良好。重视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物,“淮南王旧垒在山间,会大水,州守议取其甓为城,庶曰:‘弓矢舞衣传百世,藏于王府,非为必可用,盖以古之物传于今,尚有典刑也。’垒因是得存。”其三,富有人脉。连庶做寿春县令时,欧阳修、宋祁、宋庠都身居要职,且同学之情并不曾淡漠。在《连都官墓志》中,述及欧阳修、宋祁、宋庠“三公贵显,待公益厚”,即“三公”待连庠“益厚”,对待同是同学的其兄连庶,自然也不会“薄”。果然,“翰林学士欧阳修、龙图阁直学士祖无择言庶文学行义,宜在台阁”,欧阳修公私兼顾,推荐连庶进京到朝廷任职,而并无什么渊源关系的龙图阁直学士祖无择,也慧眼识人,说明连庶是可担大任的人材。
    但连庶却辞官而回,“退居二十年”。先是为奉养老母“乞监陈州税”,不久即求归,朝廷任命他为昆山县令,他“辞不行”。
    在对于做官的态度上,相较于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连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欧阳晔不愿攀高枝,“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连庶对欧阳修、宋祁、宋庠这些“亲旧”之人,不仅没有登门相求,甚至对他们的提携,也没有怎么“领情”。对其辞官的原因,《宋史》的解释有些玄意:连庶“尝送客出北门,见日西风尘,而冠盖憧憧不已,慨然有感,即日求分司归”。日薄西山,风尘仆仆,大官小吏们的冠盖相属,往来不已……或许连庶触景生情,顿感人生渺茫,即起归去来思。但连庶并没遁入空门,而是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守道好修,非其人不交,非其义秋毫不可污也”。其一生,为官为民,纤尘不染,人称“连底清”。
    作为弟弟的连庠,《宋史》记载较简,仅为“庠亦登科,敏于政事,号良吏,终都官郎中”。而《连都官墓志》则记载较详。
    连庠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卒于京师”,在任宜城县令之后,又任秘书丞、太常博士、职方员外郎、屯田都官郎中等官职。其子仲熊将其安葬于应山“县西三钟山下”,并请人写了《连都官墓志》,作者王莘慎重考证了连庠的生平事迹,“得其所以行于己施于家而著于人者,岂非孔子所谓行君子者耶。”
    作为“君子”的连庠,“操履如其父,而洁廉真正,不随世俯仰,与其兄庶友爱尤笃”。做宜城县令时,节省开支,便民利民,“县当南北之冲,调度供馈,颇劳于民。公节撙以礼,而上下便之”。更可贵的是,连庠高风亮节,在困难面前上,在荣誉面前让,在“知深州饶阳,举监定州便粜仓”的时候,“当受赏,公不自言,而让其同僚段绎,绎因以徙官。”
    在将官职的升迁视之为身家性命的官场,连庠的谦让与其兄连庶的辞官,其精神一脉相承,皆“操履如其父”。欧阳修、宋祁、宋庠“三公贵显,待公益厚,而公不以一毫干也。”故旧显达,不仅不以仕途升迁之事相求,而且,有升官的机会,却拱手让人,甚而至于辞官归隐,因为,在连家兄弟的心中,在仕途之上,将做人的道义、清廉看得更为重要。
    也正是如此,欧阳修对其赞叹道:“其言行比之为芝兰金玉!”
    而欧阳修的老朋友尹洙也大为称赞:“良吏也,君子人也!”
    尹洙的称赞,并不是看在老朋友欧阳修面子上的逢承话,而是自己的肺腑之言。
    被尹洙赞为“君子”,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美誉。因为尹洙自身,就是君子中的君子。
    在官场遭贬,是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祸事,但这个尹洙,却偏偏要伸出个脑袋接石头。《宋史·尹洙传》载,尹洙在京城做太子中允的时候,遇到范仲淹受挫遭贬,竟主动上奏道:“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因而被贬为监唐州酒税。后来,尹洙在官场中几经沉浮,做到了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州的方面大员,却又因官场争斗,被人告了御状,查来查去,“不得他罪”,却查出一个暂用公使钱为部下还债的罪:“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又以为尝自贷,坐贬崇信军节度副使”。
    公使钱相当于现代财政拨给的公务经费,可用于解决官署办公经费不足、宴请开支困难、迎来送往无资金和部分官吏生活困难补助,但不能用于个人开支。潞州地处北宋边疆,正是用人之际,尹洙因爱惜部将之才,担心他因欠债被罢去,而用公使钱为其还债,尽管这钱后来归还了,还是被追究责任,而被贬到随州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据《随州志》、曾巩《尹公亭记》等载,“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遭贬而不以为贬,日以学问为事,当不是一句“穷则独善其身”所能概括,正是尹洙“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心胸旷达的“君子”写照。
    大概也正是在这期间,他对连庠有所接触了解,并写有《给连庠光化尉》等书信。光化县尉,是连庠进士及第后的第一任官职,宋代的随州,领有随、光化、唐城、枣阳四县,尹洙居随而识人,以连庠为“良吏”“君子”,并探讨“为吏之术,大概本于仁而达下之情”,鼓励他关注下情,仁而爱民。
    连庠没有辜负尹洙的期许,其一生,虽官位不高,但清廉自守,人称“连底冻”。连庶、连庠兄弟,时称“应山二贤”,其言行举止,对地方的道德风尚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以应山之俗信厚而知廉耻者,皆其力也。”
忠义报国,浴血奋战疆场
    在太平之世,连庶因辞官还乡,而被 《宋史》列入 《隐逸传》;而连舜宾曾孙连万夫,在家国危亡之际,又挺身而出,舍身卫国,被 《宋史》列入 《忠义传》。
    其实,这辞官还乡的“退”,与浴血沙场的“进”,内在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忠孝一体,于国为忠,于家为孝,连舜宾为了行孝而舍弃了科举,连庶为了清廉自守而舍弃了仕途,连万夫为了保家卫国而舍弃了生命,但他们永远也不会舍弃的,是传统的家国观念与忠孝节义的操守。
    连万夫生活的年代在北宋南宋之交。
    公元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攻宋。宋徽宗赵佶无计可施,竟禅位于长子赵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将一个乱摊子扔给了儿子。而临危受命的宋钦宗赵桓,却根本不是力挽狂澜的料儿。他改年号为 “靖康”,在位仅一年零两个月。其为人反复无常,初用李纲击退金兵,不久又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进攻汴京,俘宋徽宗、钦宗二帝,并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押送北方,汴京城掳掠一空,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
    继位为帝的宋高宗赵构,抵挡不了金人的攻势,疲于奔命,节节南逃。
    此时的随州,也是战火连天。
    公元1128年 (宋高宗建炎二年),“军贼孙琦焚随州”。“建炎四年,群贼犯应山”。
    国难当头,连万夫“率邑人数千保山砦,贼不能犯。”但贼兵汹涌而至,“围之三日,卒破之。贼知万夫勇敢有谋,欲留为用,万夫怒,厉声骂贼,为所害。”
    连万夫为保家卫国牺牲的时候,其兄连南夫也正在抗金的战场上浴血奋战。
    在《钦定四库全书》中,有一篇宋词名家韩元吉写的《连公墓碑》,对连南夫的生平事迹,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连南夫,字鹏举,与同为民族英雄的岳飞字号相同,其命运,也与岳飞有共同之处。连南夫生于北宋元丰八年 (公元1085年),卒于南宋绍兴十三年 (公元1143年),长于岳飞(公元1103)十八岁。当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时候,连南夫已在三年前因上书反对和议,力主抗战,被秦桧贬谪,并在岳飞去世的次年也含恨而逝。
    连南夫二十七岁举进士的时候,正是北宋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宋徽宗政和二年 (公元1112年),经过颖州司理参军、鼎州教授、襄阳主薄、礼制局检讨、殿前文籍校书郎等职的仕途历练,连南夫逐渐崭露头角,受到重视,“徽宗一见奇之,仅逾年,擢之侍从。”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及次年,连南夫两次以太常少卿、祭奠吊慰使的身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与金人 “论辩不屈,遂成礼而归”, “天子记其才气可用”。
    以天下为己任的连南夫,并不以完成“出使”的任务为满足,而将沿途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了下来,并向宋徽宗敲响了警钟:“敌有轻视中国心,不一二年将不遗余力而来矣!”大敌当前,宋军却弊端百出:“刘延庆败十万众,皆童贯赏罚不明,至其遁走,且厚币以易云中,而以捷奏,乞斩贯、延庆,以谢天下。”
    率十万众竟屡次战败,还玩出用钱收买失地,“包装”成“大捷”上报的把戏,谁有这么大瞒天过海的胆子?连南夫点名道姓、请皇上开刀问斩的童贯是何许人?
    童贯正是当时的权宦。初为管供奉的宦官,徽宗喜爱书画,童贯便到处搜括书画奇巧,取媚于徽宗,助蔡京为相,蔡京亦投桃报李,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
    连南夫虽然受到徽宗一时赏识,“拜中书舍人”,却得罪了童贯及其党羽,受到打击报复,“诋公为不职”,被排挤出京,并安排到童贯的手下任庆源知府,再慢慢收拾。在连南夫“挝登闻鼓”的抗争下,才于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改任濠州知州。
    但宋金形势,不幸被连南夫言中,“是岁十二月,敌果率众逼京师。”继位为帝的宋钦宗,准备与金“讲和”。连南夫慷慨上奏,请求领兵解围。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连南夫坚守濠州:“缮治濠城,凿巨石五百步,运甓塞淮流之贯城者,增城为三丈,立楼橹并城,开稻田十里以为泞。”为稳定大局,一方面严防投降派,“公密伺于境上,曰:‘有赍赦者当斩之’。”一方面“即遣人驰蜡书劝进”,请宋高宗继皇帝位。随后,上书“论讲和致祸之由……画捍御策为四十条”。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连南夫任显谟阁学士,知建康府,后知桂州,又改饶州。“金人已自江浙破豫章、临川,游骑至饶境。公科丁壮为固守。……有侯进万余来攻……刘文舜大踗数十,由南康而下。公躬部民兵,昼夜乘城,矢石几尽……于是饶以块然小垒,而能却金兵,捍群盗,独立于江左,饶人至今祠公不忘。”后知信州、泉州,经略安抚广东,进宝文阁学士,“岭南水陆盗贼充斥……公入境,合诸郡兵,以次年平定……岭峤遂清。诏书奖谕,迁官一等。而公裁决明审,滞讼悉空。番禺之人立祠作碑,以纪其绩。”
    徽宗及其皇后被金人折磨至死的消息传来,连南夫又是慷慨激昂地上疏:“事已如斯,追救何及?惟用兵可以雪耻。宜乘军民痛忿,竭作北向也。”“自靖康,深以和议为非,至谓不知讲和为何策。国家之难,皆和议有以致,执论不变。”但这却得罪了秦桧,“宰相以成功自居,指公为异论之人”。于是其爪牙奉其意旨,找碴攻击,“由是落宝文阁学士”。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连南夫报国无门,含恨而终,年五十八岁。
更名复籍,铭记家国情怀
    2005年连战先生访问大陆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送给连战先生一份礼物,是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连战祖父连横更名复籍档案复制件。该组档案共有两件:分别为1914年2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办理连雅堂(连横,号雅堂)申请恢复原籍案的文书、1914年2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办理连雅堂申请更名案的文书。
    连横,是连南夫第二十四世孙。连横的七世祖痛感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到台湾。连横生于公元1878年(清光绪四年),正是满清的统治日渐腐朽没落的时候。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战败的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1897年,20岁的连横难以忍受日本侵略者的统治,独自来到大陆,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后来,奉母命回台完婚。为抒家国之痛故国之思,连横与十位诗友结成日据时期台湾岛上成立的第一个诗社——浪吟诗社。
    1902年,连横到厦门,了解到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纲领,将光复台湾的希望寄托在祖国的复兴上,开始参与推翻清朝的斗争。1905年,连横移居厦门,和好友一起筹办《福建日日新闻》报,宣传革命,反帝反清。清朝统治者视此报为眼中钉,对连横派密探跟踪,设计暗害,幸有同志及时通报,清府才几度搜捕未获,最后竟串通驻厦日本领事馆强行将报馆封闭。南洋同盟会派人前来厦门,商议将《福建日日新闻》改组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因报被查封而未果。连横不得已又返台湾,从这时起,他开始撰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台湾通史》。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连横喜出望外。1912年,连横回到大陆,到上海与友人纵论天下,挥毫为文。1913年春,连横到北京参加选举国会议员。此后周游祖国各地,出居庸关,入张家口,穿大境门,至阴山之麓,再过邯郸,临广武,登大别山,历辽沈……其间,先后任职于两家报纸,并向北京政府内务部提出办理连雅堂恢复原籍的申请文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后来,连横为奉养老母,回到台湾,并专心从事《台湾通史》的撰写,于1918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1920年,《台湾通史》上、中册在台北相继出版。次年,下册也随之付梓。修撰台湾历史的愿望,始于连横13岁那年。当时,其父连永昌买了一部《台湾府志》送给他,并告诫:“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台湾被日本占据后,日本统治者为了泯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大量毁灭台湾的历史文献,有意伪造虚假的历史愚弄民众,感于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古训,连横立志要写一部台湾信史。 《台湾通史》仿司马迁 《史记》之法,为文言纪传体,共60余万言,完整地记载了台湾从隋炀帝大业元年 (公元605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 (公元1895年)一千多年可以确凿稽考的历史。
    1936年春,连横在沪病逝,年59岁。弥留之际,嘱咐其子连震东:“今寇焰逼人,中日终必有一战。克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连战在《祖父与我》一书中说,在他出生前两个月,祖父连横患肝癌弥留时留下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制胜之意义,又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之光明希望!”
    2005年4月26日,当连战接过祖父连横更名复籍档案复制件的时候,感动地说:“胡总书记把我祖父当年要求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书找出来送给了我。祖父连横在日本统治台湾那个时代就要求恢复中国国籍,可见是一个民族思想非常强烈的人。”
    2013年9月20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偕家人,到广水市寻根问祖,在连舜宾处士陵园,祭拜先祖连舜宾。连战说:“身在宝岛,引领北望,鄂北广水,祖墓萦心……当此中秋,渡海而来,恭祭我祖,俯首缅怀……忠仁孝悌,不敢违背,家国情怀,永当铭记。”并坚信:“不管是千年古道还是万丈西风,我们兄弟姊妹执手同心,定能振兴中华。”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