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新闻网| 新闻中心| 领导专辑| 品质随州| 华人圣地| 专汽之都| 在线访谈| 图片| 专题| 教育| 文化| 汽车| 美食| 房产| 旅游| 健康| 家居| 随州日报微博
查看内容
搜索

抗金前线,岳飞坐镇“崇信军”

2014-12-16 08:36| 发布者: 隋意 |来自: 随州日报
记者 张 顺
    宋太祖赵匡胤“特建随州为崇义军”,后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崇义军”改称“崇信军”。北宋时期,因“尚念前劳,特从宽贷”的“特建”宗旨,随州成为许多武将文臣的“避风港”。金灭北宋,天下大乱,随州始为金人的傀儡政权占有,继而岳飞率军光复,随州因而成为南宋王朝的抗金前线。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岳飞任崇信军节度使,写下了他“尽忠报国”的新篇章。
“精忠岳飞”,南征北战打天下
    公元1135年 (宋高宗绍兴五年),是“自学成才”的岳飞,建功立业、戎马生涯的一个高峰。
    这一年,岳飞三十二岁。据《宋史·岳飞列传》载,这年他入觐高宗皇帝赵构,母亲被封国夫人,自己被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承担了抗金前线的方面大任。
    立功封侯,光宗耀祖……这些人生目标,岳飞在“三十而立”的时候都实现了。而且,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南宋重要军事将领的地位。此前入见高宗皇帝时,“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可见宋高宗对他的倚重。
    此时的局面,对于岳飞、对于宋高宗赵构,都至为难得。
    公元1125年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在《水浒传》中以重用蔡京、高俅等奸臣,喜爱京城名妓李师师、常微服出宫游幸,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搜集奇花异石采办“花石纲”,激起宋江方腊起义,而广为人知的宋徽宗赵佶,此时无计可施,竟禅位于长子赵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将一个乱摊子扔给了儿子。
    而年已二十五岁、临危受命的宋钦宗赵桓,却根本不是力挽狂澜的料儿。其父有的优点 (比如写字呀画画儿呀踢球呀),他没有;其父有的缺点,他却一点也不少。他的建树是改年号为 “靖康”,但仅在位1年零2个月。其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初用李纲为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不久,又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金人兵临城下,宋人毫无议和的筹码,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
    1127年 (靖康二年),金人进攻汴京,俘宋徽宗、钦宗二帝,并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押送北方,汴京城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登坛受命”继位为皇帝的宋高宗赵构,最初是颇有雄心的,据《宋史·高宗本纪》载,他曾下诏:“奉元太后如东南,六宫及卫士家属从行,朕当独留中原,与金人决战。”并一度起用主战派李纲为相,力图革新内政。
    但天下大乱,宋高宗不仅无力抵挡金人的攻势,匡复中原,救其父兄,自身也在疲于奔命,忙于自保。李纲为相,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且大赦天下时,“赦杂犯死罪以下囚,放还士大夫被窜斥者”,但遭到贬斥的李纲,却“罪在不赦,更不放还。盖用黄潜善计,罪纲以谢金人。”为了向金人示好,竟将主战的李纲贬而不赦,还以为是“计”,但金人并不领情,仍步步紧逼,于是高宗不得不“航海避兵”,节节南逃。
    乱世出英雄。出身农家的岳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 《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少年岳飞,在 “气节”、 “兵法”、 “神力”等方面的学习与积累,为其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难当头,他毅然报国,屡立战功。岳飞带兵纪律严明, “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兵称其军曰: “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名将兀术进攻杭州、常州、建康 (今南京)等地,岳飞军皆战告捷。在邓州之战中,岳飞 “引兵一鼓拔之,擒高仲,复邓州”, “贼众大溃”,金将 “刘合孛堇仅以身免”。宋高宗闻讯,喜不自禁:“朕素闻岳飞行军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
    一方面,北方金兵压境,“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帝手札命飞解围,……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庐州平”;另一方面,南方盗寇蜂起,“时虔、吉盗连兵寇掠循、梅、广、惠、英、韶、南雄、南安、建昌、汀、邵武诸郡,帝乃专命飞平之。”
    此时的随州,也是战火连天。
    公元1128年 (宋高宗建炎二年),“军贼孙琦焚随州”。
    公元1133年 (宋高宗绍兴三年),受金朝册封为“大齐”皇帝的刘豫,遣将派兵“挟金人入侵,破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及信阳军。”
    岳飞对襄阳、随州等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视,立即向朝廷上奏:“襄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基本,今当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
    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在宰相赵鼎的支持下,岳飞任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率军渡江,到长江中流,对部下说:“飞不擒贼,不涉此江!”抵郢州城下,一鼓作气,收复郢州。随即遣部将张宪、徐庆攻打随州之敌。
    随州一战,岳飞养子(一说为长子)岳云大显威风。
    岳云十二岁的时候,即跟从岳飞南征北战,每场战斗都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即常胜不败的男子汉。攻打随州城,他“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主将之子如此冲锋陷阵,部卒自然赴汤蹈火,甘冒矢石,奋力争先,很快打败刘豫的“伪军”,攻下随州,随即又打下邓州,平定襄汉,岳云都功在第一,但岳飞却不为他请功。别人为其请功,岳飞仍“力辞不受”。
    收复了襄汉,岳飞又谋划起匡复中原的大计,并向宋高宗进言:“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刘豫僭伪,人心终不忘宋。如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诚易为力。襄阳、随、郢地皆膏腴,苟行营田,其利为厚。臣候粮足,即过江北剿戮敌兵。”
    岳飞知己知彼,对金人及其依附的敌伪势力、人心向背了然于胸,并建议在襄随等地屯田,积蓄力量,再挥师北伐。
“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平定襄汉,宋高宗大为安心。宰相赵鼎对宋高宗说的一段话,最能说明岳飞此役的意义:“湖北鄂、岳最为上流要害,乞令飞屯鄂、岳,不惟江西藉其声势,湖、广、江、浙亦获安妥。”于是“以随、郢、唐、邓、信阳并为襄阳府路隶飞,飞移屯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
    次年(宋高宗绍兴五年),岳飞受到宋高宗的接见,母亲受封,自己权位更重,子爵也晋升为侯爵。
    如此加官晋爵,皇恩浩荡,目的是“命招捕杨么”。岳飞“遣使招谕”,“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
    此役岳飞又以功“加检校少保,进封公”。但岳飞视功名如尘土,其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即写于这一时期。他所不能忘记的,是“靖康耻,犹未雪”,为此而“怒发冲冠”,为此而“仰天长啸”;他所梦寐以求的,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于是,岳飞为“收拾旧山河”,在赵鼎、张浚、韩世忠等爱国将相的支持下,而扎扎实实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他利用“入觐”的机会,当面向宋高宗建议:“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获得授权,“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贤否,许飞得自黜陟。”从而夯实抗金前线的地方政权基础,做好北伐的准备。张浚深知岳飞,匡复中原,是“此君素志也。”而且,“措画甚大,令已至伊、洛,则太行一带山砦,必有应者。”果然,岳飞遣将“进兵至长水县,再战皆捷,中原响应。”
    但岳飞的北伐,却一波三折。
    刘豫的伪齐“屯兵窥唐州,飞遣王贵、董先等攻破之,焚其营。”岳飞认为战机已到,奏请借此北伐,高宗却不批准,岳飞只得撤回自己的部队。
    岳飞利用数次面见宋高宗的机会,一再进言如何北伐,高宗口头表扬:“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中兴之事,一以委卿。”还将岳飞升任太尉,“以王德、郦琼兵隶飞,诏谕德等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但不久,就将已隶属岳飞的王德、郦琼部队,不让岳飞指挥了。因为此时,秦桧为宰相,正在与金人议和。
    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杭州),自我感觉还不错,岳飞却急了,又上奏道:“钱塘僻在海隅,非用武地。愿陛下建都上游,用汉光武故事,亲率六军,往来督战。庶将士知圣意所向,人人用命。”但高宗只让他“驻师江州为淮、浙援”,保住临安的“临时安全”即可以了。
    岳飞时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并用计离间金人与其傀儡刘豫,致刘豫被金人所废。岳飞立即向朝廷上奏:“宜乘废豫之际,捣其不备,长驱以取中原。”
    这时由秦桧主张的和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传说金人要将黄河南的土地归还给宋。岳飞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这话传到秦桧的耳中,秦桧对岳飞恨之入骨。
    《宋史·高宗本纪》载,“九年春正月壬午朔,帝在临安。丙戌,以金国通和,大赦。”并奖赏臣下,岳飞也安慰性地“授开府仪同三司”,岳飞自然力辞不受:“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金人无事请和,此必有肘腋之虞。”
    金人的奸诈与贪婪,不幸被岳飞言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金人就撕毁和约,“五月己卯,金人叛盟,兀术等分四道来攻。”
    公元1140年(高宗绍兴十年),岳飞的北伐之战打响。
    战争的起因是“金人攻拱、亳”,宋高宗命岳飞驰援,并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此时的宋高宗,对岳飞似乎是完全信任,给岳飞以全部自主的指挥权。
    岳飞调兵遣将,“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又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未几,所遣诸将相继奏捷。大军在颍昌,诸将分道出战,飞自以轻骑驻郾城,兵势甚锐。”
    捷报频传,源于岳飞长期的苦心经营与准备。岳飞曾派人到金人占领区,“招结两河豪杰,……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各地豪杰,皆约期兴兵,与宋军相会,举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金将“兀术大惧”,欲集中优势兵力与岳飞决战。岳飞派遣岳云“领骑兵直贯其阵……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并破金人的劲军“拐子马”,战郾城、颍昌,“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
    岳家军联合各地抗金义军累战皆捷,中原大震,势不可挡,深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金人将领纷纷投降。
    岳飞一边向朝廷上奏:“人心愿归朝廷。金兵累败,兀术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兴之机。”一边进军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战争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岳飞鼓励部下,准备挥师北上,直捣金人的心脏:“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千古奇冤,欲加之罪“莫须有”
    正在岳飞将率大军渡过黄河作战的时候,却接到了朝廷要他班师而回的命令。岳飞立即上奏朝廷“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原来,如此匡复中原的“时机”,却打乱了宰相秦桧将淮河以北土地拱手送给金人的和议之谋。于是,秦桧先令张俊、杨沂中等将领率军而归,造成岳飞“孤军不可久留”的现实,再令其班师,至“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岳飞悲愤难忍,泪流满面:“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老百姓拦马恸哭,哭声震野。岳飞只得停留五天,等老百姓随军南迁。
    大好的北伐时机,却被十二面金牌轻轻断送了,有民间传说是大奸臣秦桧假借皇帝的名义而行。其实,秦桧没有那么大的胆,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岳飞、秦桧、宋高宗,三人都有各自的主张与行事原则。
    岳飞是认理不认人,甚至到了“一根筋到底”的程度。
    自从岳母在其背上刺下 “尽忠报国”的时候,其忠君爱民的报国理念,就深入骨髓。金人掳走徽钦二帝,作为臣子,自然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仇此恨,竟远远超过作为儿子、兄弟的宋高宗。
    还在高宗刚刚继承帝位的时候,在宋军中仅为“秉义郎”小官的岳飞即向高宗 “上书数千言”:“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结果他因越职上奏,被革除军职,逐出军营。这年,岳飞二十五岁。
    后来又重新参军入伍的岳飞,并没有吸取教训,“少负气节”的特点,而更变得“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从而得罪了一些权贵。
    其爱民,也极为显著。岳飞不仅在撤退时停留,以保护老百姓南迁,并争取朝廷将他们安置到有闲田的地方,以维持生计。在作战时,也尽力保护卷入战争中的老百姓,甚至向宋高宗据理力争: “以隆震惊之故,密旨令飞屠虔城。飞请诛首恶而赦胁从,不许;请至三四,帝乃曲赦。”在战乱中,许多老百姓无辜地被卷入战火,宋高宗一怒之下,竟下达屠城的命令,而岳飞则再三再四地 “忤旨”,一直争取到高宗同意以变通的方式赦免了全城的百姓。老百姓的生命得以保全,但宋高宗的心里,对岳飞的“忤旨”,大概不会太爽。
    岳飞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个报国者的道德标杆。宋高宗曾要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推辞道:“敌未灭,何以家为?”有人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而秦桧则正好相反,是认人不认理。
    《秦桧传》列于《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的 《奸臣三·黄潜善 汪伯彦 秦桧》,据载,在战与和的问题上,秦桧为了摸准高宗的心思,拴牢其和议的意志,故弄玄虚地与高宗玩起了欲擒故纵。
    绍兴八年,秦桧 “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位居相位,即 “力排群言,始终以和议自任”,利用能单独向皇上汇报工作的机会,鼓动皇上只委托自己一人议和,以减少其他人反对议和的阻力: “臣僚畏首尾,多持两端,此不足与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乞颛与臣议,勿许群臣预。”宋高宗即表态: “朕独委卿。”秦桧却又故意说: “望陛下更思三日,容臣别奏。”如此叫高宗反复思考了三个三天,高宗最后表示还是坚持议和,秦桧 “乃出文字乞决和议,勿许群臣预。”
    有皇帝金口玉言的承诺与授权,秦桧便放开手脚与金人议和,“一日奉十二金字牌”令岳飞班师,也正是不让岳飞的北伐扰了自己议和的好事。
    宋高宗对议和极为迫切,尽管对秦桧说,“有备无患,使和议可成,边备亦不可弛。”但议和,无疑是首要选项。在议和不明朗的时候,要倚重岳飞等主战的将领,但也仅仅是“边备”而已,绝对不是岳飞匡复中原的目标,否则,若岳飞真的“直抵黄龙”,自然会迎回徽钦二帝,有父兄二帝在上,自己如何继续坐稳皇帝的宝座?而议和有望,南北分治,自己江山稳坐,岳飞等人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绍兴十一年,“时和议既决”,约定宋向金称臣,并“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秦桧担心岳飞反对,给班师回朝的岳飞授予枢密副使 (相当副相)的虚职,而“飞固请还兵柄”,自觉交出兵权,正中秦桧下怀。这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兀术又对秦桧提出议和条件:“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于是,安排一些奸党制造冤狱。岳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爱国将领韩世忠不平,质问秦桧,秦桧竟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莫须”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语,是“大概”或“也许”的意思。仅以“或许有”的罪名,就将一代忠臣名将置于死地,可见秦桧的肆无忌惮。
    对岳飞的死,《宋史·高宗本纪》表述为“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可见,岳飞等的冤死,宋高宗至少是认可的。
    岳飞被害,年仅三十九岁,而其子岳云年仅二十三。
    一直到宋孝宗继位,岳飞的冤案才得以昭雪:“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