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新闻网| 新闻中心| 领导专辑| 品质随州| 华人圣地| 专汽之都| 在线访谈| 图片| 专题| 教育| 文化| 汽车| 美食| 房产| 旅游| 健康| 家居| 随州日报微博
查看内容
搜索

周章,东汉中叶的随籍“丞相”

2014-7-22 09:06| 发布者: 隋意 |来自: 随州日报
记者张 顺
      ‘东汉中叶,外戚专权与宦官干政日趋激烈,朝政混乱。随县人周章以“举孝廉”而步入朝廷,升迁至司空之高位,不顾个人安危,欲杀外戚灭宦官而拨乱反正,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其为官至廉,身后“家无余财,诸子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令人感叹。
   “拔刀绝鞅”,阻太守拜谒权贵
       两汉四百年间,随地人物受到史家青睐而为之作传的,一个是王莽纂汉时期为“随县宰”、后为东汉太尉的侯霸,另一个便是几十年后“举孝廉”而步入朝廷、升任司空的随县人周章。
       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公”,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的解释,都是佩“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的国家领导人级别。但只是级别高还不行,够得上“青史留名”资格的,还必须要有特别之处。
       侯霸的特别之处在于“政理有能名”,及对东汉政权初建的贡献。而周章的特别之处,则在于他意欲拨乱反正的“未遂政变”。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为周章作传的时候,开头却写了一个“文官耍大刀”的故事,相当生动,尤其将其与周章最后的“壮举”联系起来看,颇多耐人寻味之处。
       传曰:
       周章字次叔,南阳随人也。初仕郡为功曹。时大将军窦宪免,封冠军侯就国。章从太守行春到冠军,太守犹欲谒之。章进谏曰:“今日公行春,岂可越仪私交。且宪椒房之亲,势倾王室,而退就藩国,祸福难量。明府剖符大臣,千里重任,举止进退,其可轻乎?”太守不听,遂便升车。章前拔佩刀绝马鞅,于是乃止。及宪被诛,公卿以下多以交关得罪,太守幸免,以此重章。举孝廉,六迁为五官中郎将。延平元年,为光禄勋。
       汉袭秦制,随县仍属南阳郡。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南阳郡蔡阳(今枣阳)人,南阳即为拥有36县之“帝乡”,地位重要。
       而“功曹”一职,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是与太守关系较为密切的属官。作为功曹的周章,反对太守拜谒窦宪,在“太守不听”即将上车之时,竟然拔刀割断马拉车时套在当胸的皮带。以功曹这一文职属官而有武夫一般的举动,实属非常之举;从周章的“谏言”及后来的影响来看,这一非常之举也的确有非常的意义。
       周章的“谏言”一是理,二是利。从正统的法度之“仪”上讲,太守“行春”,正是春日出巡,劝人农桑,施行仁政的“公干”,而到窦宪的封地冠军去拜谒,却是结交权贵的“私交”,即使还谈不上违法,但违纪的问题是跑不掉的。
       从权衡利害的角度上看,此时更是一个“祸福难量”性命攸关的特殊时刻:窦宪之妹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兄弟身任要职,“势倾王室”,但此时汉和帝长大亲政,“第一把火”就是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封其为冠军侯,让窦氏兄弟都到封地去住,其实是保留了侯爷的待遇而拿掉了其实权。此时去巴结窦宪,可要小心皇上不高兴啊。
       但从南阳太守的角度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窦宪的实权虽然被拿掉了,但毕竟是当朝皇太后的兄长、当朝皇帝的舅舅(尽管稍拐了个弯儿),谁能料到哪一天窦宪又会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再说窦宪的封地在南阳的地盘上(当然不属南阳郡管辖),有此地利,此时不去拜谒拉上关系,等窦宪再受重用离开此地,那不悔青了肠子?
       太守“拜谒”的愿望是强烈的,而周章反对的态度更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明之以理,晓之以利,更以“剖符大臣,千里重任”激发南阳太守作为朝廷命官的凛然正气。
       南阳太守还算明智,没有再执意去拜谒窦宪。而形势的发展,也证明了周章的正确。
       和帝对窦氏恨之入骨,让窦氏兄弟“皆遣就国”,只是因为“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等窦氏兄弟到封地不久,即“皆迫令自杀”,其“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本郡”,连功劳卓著才名闻世的班固也未能幸免。
       南阳太守逃过一劫,自然对周章另眼相待,格外看重。等到有了“举孝廉”的指标,即将周章推举上去。而周章也不负其望,一般人以“连升三级”为莫大的幸事,而周章竟一口气“六迁为五官中郎将”。到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又升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得以总管宫殿内一切事物,居于禁中,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等,相当于中央部级领导了。
    少年“英主”,仗宦官而灭外戚
       窦宪本来武功盖世,曾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之曲”,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其声威震撼大漠南北,奠定了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的夙愿,也是中国边疆统一、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有功如此,和帝仍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其爱恨情仇,由来已久。
       却说光武帝刘秀打下江山,号为“汉室中兴”,可惜其子孙享年不永,一代不如一代。刘秀享年六十三岁,其子明帝刘庄寿仅四十八,其孙章帝刘糑“驾崩”才三十一,其曾孙和帝刘肇“告崩”之时又破了纪录,年仅二十七……如此造成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继位的太子年纪太小,甚至还没来得及立太子。于是,正当年的皇后,立刻化悲痛为力量,升级为“皇太后”,与娘家的兄弟叔侄,紧急动员,发号施令。以致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垂廉听政”,朝政领导权的争权,呈现出你死我活、波谲云诡的复杂局面。
       据《汉书·孝和孝殇帝纪第四》所载,“孝和皇帝讳肇,肃宗第四子也。母梁贵人,为窦皇后所谮,忧卒,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立为皇太子。”
       看来,窦皇后无出,而梁贵人生下和帝。为改变被动局面,防止梁贵人“母以子贵”,窦皇后先下手为强,在章帝面前说梁贵人的坏话,以至于梁贵人郁郁而终,而达到了将和帝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的目的,并很快将和帝立为太子。
       和帝即皇帝位,年仅十岁。窦皇后升级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其兄 “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笃弟景、瑰并中常侍,于是兄弟皆在亲要之地。
       堂堂大汉王朝,成了窦氏的私家领地,兄妹相商于内,以皇命“出宣”于外,其他兄弟把守“亲要之地”,“令百官总己以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不料“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竟将一潜在的竞争对手干掉了。都乡侯刘畅“得幸太后”,窦宪惧其见幸之后,“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畅于屯卫之中”,“事发觉,太后怒,闭宪于内宫”。
       杀了太后的亲信,即使是兄妹,窦宪还是怕太后一怒之下,将自己杀掉,于是“自求击匈奴以赎死”。
       北击匈奴,本来是堂堂皇皇的国家大事,但窦宪的“壮举”,却是为这么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事而起。
       窦宪因祸得福,与北匈奴之战,将其军事天分发挥得淋漓尽致,战果累累,威震天下。朝廷拜他为大将军,封为武阳侯。并且,过去大将军的官位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标准设置官属。此时,窦宪权震朝廷,公卿们迎和窦太后的旨意,奏请朝廷,使窦宪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同时,也提高他设置官属的档次。而窦宪兄弟,窦笃为卫尉,窦景、窦瑰都任侍中、奉车、驸马都尉。于是,兄弟四人“竞修第宅,穷极工巧”。就是一帮依附于窦宪的爪牙,也不可一世,仗势欺人,“权贵显赫,倾动京都……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
       窦宪野心进一步膨胀,甚至勾结了一帮人,对逐渐长大的和帝也图谋不轨,“潜图弑逆”。
       和帝得知了他们的阴谋,但无法与外臣接触,于是与宦官郑众定计除灭叛党。考虑到窦宪驻军在外,怕他兴兵为乱,等其班师回京,和帝下诏让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并按等级赏赐军中将士,以安其心。窦宪进城之后,和帝亲临北宫,命关闭城门,逮捕其爪牙,下狱诛死。派人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让其回封地去,再迫令其自杀。
       铲除奸党,夺回大权,和帝这年才十四岁,堪称少年“英主”;但迫于无奈,依仗宦官,竟封郑众为侯,坏了汉王朝的规矩,遗患后世。
    忠君“梦断”,密谋废立遭免官
       除了重赏宦官,和帝在朝政上颇为自谦亲民,“自窦宪诛后,帝躬亲万机。每有灾异,辄延问公卿,极言得失。前后符瑞八十一所,自称德薄,皆抑而不宣。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有拍马屁献“符瑞”的,他认为自己无大恩大德,“抑而不宣”;由南海到京城,越千山过万水献龙眼、荔支,劳民伤财,“死者继路”,他认为违背了“爱民之本”,命令“勿复受献”。他还求贤若渴,一再下诏:“选举良才,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由乡曲。”“思得忠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朕将悉听焉。”和帝甚至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周章,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之中,而得以举孝廉,并“六迁为五官中郎将”。周章对和帝的知遇之恩与忠君之情,史虽无载,但可想而知。
       但少年有为的和帝,却在风华正茂的二十七岁撒手而去。
       邓皇后,与窦皇后一样,同样无出,也同样自然晋升为皇太后。和帝与宫人生有二子,邓皇后借口较为年长的皇子刘胜“有痼疾,不可奉承宗庙”,而立生下来才一百多天的少子刘隆为太子,并即皇帝位。邓皇后尊曰皇太后,临朝听政,并以自己的兄长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享受三公同等的待遇。
       外戚专权的故事,又一次登台上演。但这次作为名义上主角的小皇帝刘隆却不配合,年仅二岁,即告“帝崩”。
       此时,群臣认为和帝长子刘胜的病并非是难治愈的病,可以继承皇位;而邓太后的打算是,以前既没立刘胜,恐怕他已经怀恨在心,等他长大亲政、秋后算帐,就悔之晚矣。于是立和帝的侄子刘祜为帝,是为安帝。
       安帝年方十三,邓太后仍临朝听政。这一年,为永初元年(公元107年)。
       这一年,是周章的人生顶峰,也是他人生的深渊。
       永初元年,周章由光禄勋改任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的太常。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九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
       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周章又由太常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负责水利工程、城防建筑、宫室营建等事务,并与太尉、司徒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
       从他个人官职的升迁上看,周章应该对
       提拔、重用他的邓太后,感恩戴德才是。
       周章或许是忠君观念太强,或许是
       对邓太后步窦太后的后尘不满,或许是对外戚专权宦官干政的愤慨,或许是他“拔刀绝鞅”的刚烈性子仍在,在他“数进直言”而不被采纳之后,“遂密谋闭宫门,诛车骑将军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劫尚书,废太后于南宫,封帝为远国王,而立平原王胜。”
       以周章曾任光禄勋、总管宫殿内一切事物的履历,联络旧部闭宫门、废太后,诛外戚宦官,立和帝长子刘胜为帝,似不无可能。但废立之事,关系重大,“密谋”泄露,反遭免职,周章只得自杀。
       其身后“家无余财,诸子易衣而出,并日而食”。说明周章是一个廉洁之至的清官,穷得家里人吃穿都成了问题,几个儿子出门穿的衣服不够需交换着穿,有时隔几天才能吃一天的饭。据说,家乡随县接连受灾,周章曾倾力捐助家乡父老。也许,正是出于对周章清廉无私、志在报君的尊重,邓太后对其“谋逆”的大罪才仅以免官处之。
       邓氏外戚以窦氏的失败为诫,虽处高位,皆遵受法度。但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听信宦官李闰等人的谗言,将邓骘等人免职,邓氏家族的人纷纷被废为庶人、没收资财、流放边郡、愤而自杀,邓骘也绝食而死。
       外戚权贵邓骘没死于周章的 “政变”,却死于宦官的谗言。中国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闹剧,又从此演绎了一千多年。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