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新闻网| 新闻中心| 领导专辑| 品质随州| 华人圣地| 专汽之都| 在线访谈| 图片| 专题| 教育| 文化| 汽车| 美食| 房产| 旅游| 健康| 家居| 随州日报微博
查看内容
搜索

探寻尘封的曾国

2014-4-22 15:09| 发布者: 挺远 |来自: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黄凤春在发掘现场。
    图为:叶家山墓地发掘现场。
    图为:这次考古将曾国历史前推500余年,至西周早期。
    图为:去年从文峰塔墓地出土的方缶,其色彩历经数千年依然鲜艳。
    图为:随州一带墓地分布图
    图为:文峰塔古墓发掘,首次发现了随国铜器。
    图为:这把铜戈,揭开了关于曾国、随国的千古谜团(加圈铭文为“随”字)。

    记者 范步 张真真

    4月9日下午,北京国谊宾馆,中国考古界“年度奥斯卡”——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57岁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激动不已,他主持发掘的“随州文峰塔东周曾侯墓地”项目榜上有名,位列第二!
    这是黄凤春第二次获此殊荣。两年前,他担任领队发掘的“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曾入列2011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从1973年进入考古队做临时技工,到成为闻名全国的文物考古专家,黄凤春参与和主持了大型考古发掘项目30多个。“让我死心塌地爱上考古的,是1978年亲眼看到随州曾侯乙编钟出土时,它还完好地悬挂在木架上,仿佛让人听到了2400多年前来自古曾国的美妙乐音。”
    曾侯乙墓、叶家山墓和文峰塔墓,黄凤春考古生涯的3个重要节点,都指向同一个古老的国度——曾国,一个存续了700余年却无任何文献记载、被历史的尘埃深埋着的诸侯国。

    发现曾国
    意外:开山炸石发现曾侯乙墓

    1978年2月,随县(今随州市)城郊,驻军某部雷达修理所为扩建厂房,在一座名叫擂鼓墩的小山包上开山炸石。石破天惊,不仅意外发现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墓,也打开了通向古曾国之门。
    黄凤春介绍,其实,早在北宋时期,我省安陆就出土过2件“曾侯钟”。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楚幽王墓中,出土一对大型的曾姬壶,当时,历史学家刘节先生就根据曾姬壶铭文推断,在历史上应有一个姬姓曾国存在。
    曾国的背影,在历史的记忆中时隐时现,却让人捉摸不定。曾侯乙墓中出土随葬品15000多件,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4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出土器物上有大量铭文,多处铭刻着“曾侯乙作持”字样。
    曾侯乙是谁?根据考古发掘推定,他生于公元前约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为曾国国君。这进一步证实,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名为“曾”的诸侯国存在,其政治中心在我省随州一带。

    蹊跷:随国封地不断挖出曾侯墓

    2010年底,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意外挖出青铜器,由此,叶家山古墓群被人们发现。
    黄凤春领命带队前往,共发掘墓葬140余座、马坑7座,出土青铜器以及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
    这次考古,又有了震惊中外的发现。有5座墓葬出土的铜器上发现“曾”、“侯”、“曾侯”和“曾侯谏”铭文。根据墓葬规格和出土铭文推断,这5座墓葬可能为曾侯谏墓、曾侯谏夫人媿氏墓、曾侯谏之子白生或其夫人墓。
    由于叶家山墓群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这一发现,将曾国历史前推到了西周早期。
    2012年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随州东面文峰塔一带拆迁工地上,勘探出60多座东周时期墓葬。当年8月,抢救性考古发掘开始。
    令考古队兴奋的是,不断挖掘出的500多件铜器上都有铭文,“曾”、“曾子”、“曾大司马”等字样依然清晰,显摆着这些墓主的贵族身份。在这次发掘中,还发现一座长、宽各约16米的大型墓葬,“根据铭文推断是曾侯丙墓”,黄凤春说。
    曾侯乙、曾侯丙,加上近30多年不断在随州出土的曾侯谏、曾侯与、曾侯宝等许多曾侯墓,逐渐勾勒出古曾国的脉络与轮廓。
    然而,令史学界困惑的是:曾国在史籍里从无记载,而其在西周、东周到战国不同时期的文物,却不断在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随国的所在地随州出土。曾国和随国是什么关系?

    惊喜:一件铜器揭开千古谜团

    1979年,文峰塔旁的义地岗墓地中出土两件青铜戈,其中一件铭文为:“周王孙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另一件铭文为:“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尹季怡之用。”
    两件铭文中,出现了同一个名字——季怡。黄凤春解释说,二者无疑指同一个人。“周王孙季怡”,表明主人是周王后代,姓姬;“曾大攻尹(注:掌百工之官)季怡”,载明他是曾国穆侯之子,这说明曾侯也是姬姓。
    “史料记载,随国是周王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也姓姬。”黄凤春说,由于“曾”和“随”的族姓、地域都相同,一些学者认为考古发现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随国。但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文峰塔古墓带来惊喜。“曾孙邵”的墓葬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还发现了一件随国铜器,铭文上写“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黄凤春说,同一墓葬中既有“曾”又有“随”,可以基本断定曾国就是随国了。
    一国为何有两名?黄凤春解释,春秋战国时期,一国两名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河南南阳附近的吕国又称为甫,山东安丘的州国又称淳于。
还原曾国
    随着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多个曾侯墓葬的发掘,以及专家对器物和铭文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曾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个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国,逐渐撩开了神秘面纱。

    曾国在哪里

    早前,关于曾国文物的零星出土并不在随州。
    1933年,历史学家刘节推断,曾国范围“北起新郑,南及光州,西起南阳,东抵雎州”,也就是现河南郑州以南区域。
    直到1978年,当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发掘后,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断定:曾国中心并不在豫南,而应在现随州地域内。“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墓地一般离都城不会太远。”黄凤春解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刻有铭文的曾国铜器,相继在我省随州、枣阳、京山、襄阳、谷城以及河南南阳盆地以南的新野一带出土。黄凤春表示,曾国的地盘很明朗了,它以随州为政治中心,覆盖上述区域。
曾国有多“老”
    黄凤春说,根据此前的文物考证,一般认为曾国是西周晚期才立国,一直绵延至战国中期。“叶家山考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将曾国立国时间提前至西周早期。”
    按照公历纪年,曾国处在约公元前1030年至公元前320年,延续了700多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
    黄凤春介绍说,根据考古发掘的人体骨架测量,曾国人身高多在1米6左右,寿命30-40岁,“曾侯乙为42-45岁,算得上高寿了。”

    曾国有多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开创了西周276年的历史。为了牢固控制大片领土,周王“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汉水下游以东的随州地区,历史上素称“汉东”,也被称作“汉阳”或“汉川”。史书记载,周王在汉东一带分封有众多的姬姓诸侯国,素有“汉阳诸姬”之称。“这是由于这一区域非常重要。”黄凤春说,随州东北部、西南部分别为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在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之间,从枣阳到随州形成一条狭长通道,被称作“随枣走廊”。沿此“走廊”由南阳盆地经由襄阳、枣阳南下可直贯汉水下游,狭窄且无山系阻挡,可谓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左传·桓公六年》说:“汉东之国,随为大”。也就是说,在汉水东边诸侯国中,随国(即曾国)最大。曾国最初的疆域有多大?从地理格局看,以叶家山这一西周早期曾侯墓地为圆心,其西与溠水流域安居羊子山的鄂国(今随县安居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25公里,其北与漂水上游厉山的厉国(今随县殷店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35公里。“这与文献记载的周礼制是相符的。”黄凤春解释,周制是以爵位高低给予封地,按《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曾国作为诸侯国,其规模与“方百里”大致相符,这说明西周早期曾国面积并不大,偏居于随州漂水流域附近。“方百里”的曾国,何以会成为汉东第一大国?这就不能不说到它的“邻居”——鄂国。

    三国演义

    很多人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的土地上曾有强大的楚国,却不知还有个称雄一时的鄂国。湖北的简称“鄂”、“楚”,是否渊源于此?这是所有湖北人都好奇的问题。
    随着曾国的来龙去脉渐渐被摸清,它与鄂国、楚国间的关系也日益清晰。
    史料证明,湖北的简称确实得名于鄂国、楚国。不仅如此,鄂、楚、曾三国同处一时、比邻而居,势力还都不小,于是,演绎了一段后来鲜有人知的“三国演义”。

    “不服周”的鄂国

    鄂国又称噩国,始为夏商时的诸侯国,封在今山西乡宁县一带。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三公。西周初年,鄂国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立国于随县安居镇。
    1975年,在安居羊子山墓群出土青铜器4件,有鼎、簋、爵、尊,时代为西周早期,出土带有“鄂侯弟季”铭文的鄂侯尊和鱼父乙爵青铜器。2007年11月,安居羊子山又出土了一批弥足珍贵的青铜器,多有铭文,属于鄂国青铜器。
    “起初,鄂国与周王朝关系不错。”黄凤春介绍,根据出土的《噩侯驭方鼎》铭文记载,周王南征,鄂侯驭方前往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周王也亲赐驭方很多财物。
    然而,随着周王朝式微,鄂侯反周。1942年陕西扶风出土的青铜器《禹鼎》铭文记载:约公元前800多年,鄂侯驭方联合南淮夷、东夷叛乱反周,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一带)附近。周厉王举全国之力进行讨伐,战争相当惨烈。周王伐鄂时有“不遗寿幼”之命,即不论老少,一律斩草除根。
    鄂被灭后,其余部迁往河南南阳,史称“西鄂”。曾国坐收渔翁之利,迅速“接管”鄂国原有地盘,这才成了汉东第一大国。

    楚国吞并曾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曾国“接管”鄂国后,面对的是楚国的征伐。
    楚国的“不服周”,可能比鄂国由来更久。
    史载,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在商朝的驱逐下被迫南迁至湖北荆山一带,与南方土著迅速融合,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商朝末年,楚人应邀与武周王联手伐商。但周朝立国后,楚人毕竟是外姓,只得封地五十里(子爵),地位还不如曾国(侯爵)。
    楚人奋发图强,在江汉流域迅速崛起,成为南方第一大国。但是,在名义上,南方的第一大国还是曾国。这成为楚人的心头之患,故而有“吾不得志于汉东”之叹。
    据《史记·楚世家》所载,公元前706年,楚国伐随(即曾国)。随人迫不得已,前往周都,请求王室尊楚。后经过楚国多次讨伐,曾国最终确定世代与楚结盟,并听命于楚,沦为楚的附庸国。
    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时,楚昭王还逃往曾国避难。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铭文中记载,楚惠王(楚昭王之子)曾给曾侯乙送过编钟,“这反映出其间复杂的盟友关系。”黄凤春说。
    随着周王朝进一步衰落,楚国兵锋横扫汉东,大多数姬姓国家被其吞并。约在战国中期后段,曾国成为汉东最后一个被楚所灭的姬姓国。《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
    文峰塔曾侯墓地发掘时,就发现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黄凤春表示,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根据推论,曾国被灭大约是在公元前320年前后。但仅仅过了97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亦被秦国消灭。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