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新闻网| 新闻中心| 领导专辑| 品质随州| 华人圣地| 专汽之都| 在线访谈| 图片| 专题| 教育| 文化| 汽车| 美食| 房产| 旅游| 健康| 家居| 随州日报微博
查看内容
搜索

“光武创基”大洪山

2014-3-11 09:54| 发布者: 挺远 |来自: 随州日报
             记者张 顺 特约记者 钟克波
    据《随州志》等记载,大洪山汉代名绿林山,唐朝称大湖山,宋以后定名为大洪山。两汉之间,在此爆发的“绿林起义”,星星之火,燎原全国,终于推翻王莽的“新朝”,开创东汉200年江山。汉末名臣臧洪因而感叹:“光武创基,兆于绿林”。
A“县界旷远”的秦汉随州
    随州,作为西周王朝的南疆重镇、春秋时代的“汉东大国”,到了天下一统的秦朝,成为南阳郡的一个属县。秦南阳郡的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辖境大约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鲁山、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随州、襄樊直至郧县间地。而实际上,随地被秦军占领并归属秦的统治,要早于天下归一的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随长期属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取楚之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在其核心地区建立了南郡。随后,秦又建立南阳郡。随县处于南阳郡的南端,与南郡相邻,继续延续着南北分界、南北过渡、南北融合的地域特征。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全国有直属于中央的郡,也有分封给诸侯王的国。南阳仍是郡的建制,随仍是其属县。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设立十三刺史部(或称十三州),南阳郡属荆州刺史部。当时荆州的范围很大,基本上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还有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秦汉时期,在“荆州”、“南阳”这些地域标签之下的随县,很少有如古之随国在《春秋》《史记》等“青史留名”的机会,随地再次引起史家的关注,是因为一个在随县任县宰的侯霸。
    侯霸任随县宰的时候,是在王莽统治的末年。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由 “假皇帝”而成真皇帝,改国号为 “新”。王莽是一个 “改名控”,都城长安改为常安,南阳郡改称前队,县令改为县宰。但其不合时宜、朝令夕改的系列 “托古改制”,使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百姓官吏不知所从,贵族平民愤愤不平。
    在《后汉书·侯霸传》中,我们就看到了当时随县“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社会景象:“县界旷远,滨带江湖,而亡命者多为寇盗”。
    侯霸所以能“青史留名”,是在于他“笃志好学”,“政理有能名”,“霸到,即案诛豪猾,分捕山贼,县中清静”。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特予征召,任尚书令,后官至大司徒 (即宰相)。公元37年,侯霸去世,光武帝刘秀亲自临吊,并下诏褒扬,可见其地位及影响。
B星星之火的“绿林起义”
    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7年,“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今京山县东北部三阳镇一带)人王匡、王凤为评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今京山县六房附近),藏于绿林(今大洪山一带)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大洪山南麓,因有大富水流经而沼泽地甚多,长满荸荠、茨果,山上又有野菜、野果,因而引来了不少饥民。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相似,王匡、王凤由数百人的农民起义队伍,一下子就发展到七八千人,王莽新朝的统治根基可见一斑。
    民怨沸腾,王莽所用的官吏也腐朽不堪一击。公元21年初,荆州牧接到王莽命令,围剿王匡、王凤起义军,荆州牧选募壮丁2万,前往绿林镇压,王匡王凤等率义军在今京山境内,大破官军,尽获辎重,且荆州牧差点送命。
    随后,王匡、王凤等起义军乘胜追击,攻破竟陵(今潜江市西北),再转攻云杜(今京山县城)、安陆。此时,起义队伍已发展到数万人,以大洪山为根据地与官军相抗。
    公元21年,大洪山一带流行瘟疫,已经发展到5万多人的绿林军,病死病倒许多人,于是分兵出征。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今江陵)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不久,王匡等攻下随县。
    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由大洪山南麓,燃及大洪山北麓。平林人陈牧、廖湛等率领数千人号称平林兵,响应起义,汇入绿林军。
    据考证,平林在今随县柳林镇古城畈。《水经注》载:“(章)水出土山,南迳随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中兴之始,兵有‘新市’、‘平林’之号。”《随县地名志》载:平林市北门旧址在今古城北街头,南门旧址即今将军台处,街长3里许。后因朝代更迭,战乱频繁,平林市城廓亦渐圮没。但每逢兴盛再建时,城址依然不变,遂有“古平林市”之称。至民国初年,古城北门楼“古平林市”四字尚依稀可辨。民国20年,古城再度复修,其南北门、汉东门、水西门等青砖城楼,古朴壮观,城内商贾云集,生意兴隆。1939年,日寇飞机多次轰炸,古城建筑,焚毁殆尽。
    在平林兵汇入绿林义军的同年,刘?、刘秀等也在舂陵(今湖北枣阳东)发动族人起兵反莽,后来也与绿林军汇合。从此,刘?刘秀兄弟的命运、王朝的更替,就与绿林起义军的兴衰成败交织起来。
C以少胜多的“昆阳大战”
    刘?刘秀兄弟“舂陵兵”与绿林起义军的联合,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描述为“伯升(刘?的字)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一个“招”字,自然是为了体现刘?刘秀兄弟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的正统身份,但在当时的领导权争夺战中,王匡、王凤等掌握了相当时期的领导权。
    公元23年,绿林军已拥兵数十万,各路将领认为应立刘氏宗室为皇帝,打出“推翻王莽,复兴汉室”的大旗,以扩大队伍,增强号召力。绿林将领选中同为汉室后代、平庸懦弱的刘玄为帝,恢复汉的国号,建元“更始”,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湖北京山县人)为“大司马”,陈牧为“大司空”。而雄心勃勃的刘?,则为“大司徒”,其弟刘秀仅为“太常偏将军”。
    但就是这么一个“偏将军”,却主导了一场战争史上典型以少胜多的“昆阳大战”,为其后来登上皇帝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始元年三月,“汉军”派王凤、王常、刘秀等人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东北)和郾县(今河南郾城)等地,王莽闻讯,惊恐异常,急忙派大司马王邑与司徒王寻从各地征集精兵42万,号称百万,前往镇压。
    六月,王邑、王寻包围昆阳,军阵迤逦数百里,但城中的“汉军”只有八九千人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后汉书·光武帝纪》对此时刘秀的描述浓墨重彩:“诸将见寻、邑兵盛……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慷慨陈词,“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在诸将无计可施时,“为图画成败……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刘秀率十三骑突围出城,请得定陵、郾县等地援兵,但也不足万人。
    昆阳城内外,一场2万“汉军”对阵“百万莽军”的殊死之战开始了。
    刘秀亲自冲锋陷阵,“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刘秀的谥号)奔之,斩首数十级。”众将惊喜地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汉军将士以一当百,刘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
    昆阳之战,刘秀在“汉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一改平时谨小慎微的性格,一展大智大勇,终于以少胜多,消灭了王莽军的有生力量,也奠定了自己争夺帝位的一块重要基石。
D“胜者为王”的天下一统
    昆阳之战的胜利,并没有使刘秀位登九五的道路,变成一条坦途,反而使他陷入一次又一次的险境之中。
    首先遇到的险境,便是其兄刘?的被杀。
    刘?的性格,迥异于其弟。他 “好侠养士”,锋芒毕露,在刘秀昆阳之战的同时,他也率军攻占宛城。此时,刘?刘秀兄弟的声望如日中天,且又是汉室后裔,直接威胁到族兄刘玄等人的地位。所谓“功高震主”,于是刘玄在“入都宛城”不入,就借故杀掉了刘?。
    兄长有功而被杀,刘秀没有拔剑报仇,反而赶到宛城谢罪。别人迎接和慰问他,他只是重重地责备自己的过错,没有夸耀自己昆阳之战的半点功劳,又不敢为兄长刘?服丧,饮食和谈笑都和平常一样。“更始帝”刘玄因此感到惭愧,授给刘秀破虏大将军的官职,封他为武信侯。
    同样在这一年,“汉军”攻下洛阳,王莽在长安被杀。刘玄命刘秀代理司隶校尉的官职,前往洛阳整修宫府。刘秀于是设置下属官员和办事机构,起草公文,一切都按照汉代旧有制度办事,默默地积累自己的“人气”。不久,刘玄移都长安,王匡被封为比阳王,王凤被封为宣城王,王常被封为邓王,廖湛为穰王,陈牧为阴平王。
    而这一时期,刘秀则轻车简从,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的名义 “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此间,对于听命于更始政权的地方,刘秀“考察黜陟,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致“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继续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而遇到反叛势力,刘秀无兵无卒,奔走调遣,数次陷入险境。在与地方武装势力的反复周旋中,刘秀终于积聚起自己的力量,破邯郸,诛王郎。并将王朗公文档案中与王朗勾结的书信数千件,当着将领们的面烧掉,说:“让那些有叛逆之心而为此担忧的人安下心来罢。”
    这时,刘玄才想起“放虎归山”的刘秀,急忙遣侍御史持节立刘秀为萧王,让他交出兵权,到长安去。刘秀以河北地区尚未平定为由推辞,不接受刘玄的征召。公元25年,刘秀在高邑自立为皇帝,沿用汉的国号,是为东汉。
    刘玄移都长安后,“纳赵萌女为夫人,有宠,遂委政于萌,日夜与妇人饮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赵萌专权,威福自己……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朝廷一塌糊涂,王匡、王凤等人也受到刘玄猜疑,陈牧被杀。当赤眉军樊崇的大军到达长安附近时,王匡等人立即率众投奔樊崇并协助攻打东都门。公元26年,赤眉军攻占长安,刘玄肉袒乞降,后被绞杀,更始政权灭亡。
    不久,赤眉军退出长安,王匡等人由于不被赤眉军所容,于是在宜阳走投刘秀宗广部,后在安邑被宗广杀害。王凤在长安动乱后不知下落,史书无载。民间传说他逃离长安,皈依佛门,传播佛法,成一代宗师。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