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新闻网| 新闻中心| 领导专辑| 品质随州| 华人圣地| 专汽之都| 在线访谈| 图片| 专题| 教育| 文化| 汽车| 美食| 房产| 旅游| 健康| 家居| 随州日报微博
查看内容
搜索

2011中国·随州炎帝文化高端论坛演讲摘要

2012-12-26 17:19| 发布者: 随网

天下寻根 传承文化

——2011中国·随州炎帝文化高端论坛演讲摘要

    [编者按]5月28日下午,2011中国·随州炎帝文化高端论坛隆重举行。湖北卫视主持人王惠主持论坛。著名学者于丹等文化大家齐聚一堂,围绕“天下寻根 传承文化”这一主题,在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随州纵论文化传承,就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展开热忱的交流。在此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于丹 论语心得》、《于丹 庄子心得》,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炎帝精神的创新与融合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问题,是炎帝透过五千年对我们今天的一个警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于农业文明的反思、我们在创造性中的大众利益和我们物质生活中的艺术含量。
    第一个方面,炎帝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这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是有很大的思考空间的。从二十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急剧的城市化进程。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开始在一个一个城市之中改变生活形态的时候,出现了文明的断层。人最好的一种健康态度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跟着太阳的作息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种原始文明给我们的健康规律,在今天的都市中正在被打破。在炎炎的夏季,我们有充沛的冷风;在数九寒天,我们有充足的暖气,我们的文明其实正在过上一种大棚里蔬菜反季节生长的生活。我们今天少了风雨,我们今天也少了地气,我们越来越变成了水泥阁楼中的人。今天上午,在酷烈的阳光下,我们在向炎帝致敬的时候,心中在想,我们有多久没有沐浴这么暴烈的阳光了,我们有多久没有沐浴真正的风雨了,我们的城市化带给我们便利生活条件的同时,是不是正在模糊混淆我们农业文明子孙观念中的一些价值点呢?神农氏把野兽圈养最后驯养成家畜,把原来野生的谷物用耒耜耕种发明了农耕,这些都是在利用下的一种驯化、一种提升,但从来不是颠覆。农业的文明教人不狂妄、有敬畏,在谦卑朴素中获得一种健康而持续的文明,这是炎帝神农对于我们今天都市中的子孙最好的启迪。中国的农业,安顿的不仅仅是我们肚子里的满足,同时还有我们精神上的快乐。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走到任何时候,我们在进行都市化进程的时候都不可以忘记土地中的情结。所以我们今天站在炎帝面前慎终追远,他的恩德泽披后世,他也让我们越过千年去反省,我们永远不能离开这片土地文明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第二个方面,什么是真正的创造性。我想,炎帝的创造性第一是顺应自然的,第二是普适众生的。耒耜,人人都可以拿起来的农具;用火,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中医草药,今天仍在沿用。穿的衣裳、用的乐器,这一切一切,可以说是零门槛,众生皆可接触,众生皆受福泽。可是我们今天呢,当文明进入到如此高等的形态之后,却出现了一种倒二八比例的现象。社会越来越变成了一座金字塔,塔尖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着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而社会百分之八十的大众,只分享着社会百分之二十的财富。我们现在有些文明的发明与拓展,是损不足以补有余的。救助弱势群体,更多需要的不是钱,而是针对他们的文化、科技发明,使他们能够接触改善民生的技术。今天的科技发明,有的可以明显看出,是瞄准了那百分之二十的新贵阶层的。所以中国的社会在进步中出现了断层。炎帝神农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大众的利益才是社会的根本。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文明的进步,从来是与科学和艺术同步的。炎帝神农八大功绩中,削桐为琴,练丝为弦,这是大家公认的一大功绩。而礼与乐,是中华文明从起点就捆绑在一起的。抛开那些迂腐的礼法不说,礼乐对于人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今天上午,大家在神农故里,都听见了一次又一次的鼓乐和各式各样的主旋律的兴起,激起我们心中的敬畏、我们对于远古祖先的崇敬、我们对于当下的思考。在这样的礼乐中,我们的生命会变得优美而庄严。我们今天的文化艺术也应该做一个反思,这同样关联到从农业文明到都市的转化。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的文化艺术不知是更发达了还是更贫匮了。“村村通”了,大家都能在电视里看到相同的节目,各个县级的电影院都能看到美国的大片。但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从炎帝那时候传下来的形式正在衰败着,今天没有多少人看民间的戏曲了,也没有多少人在过节的时候这样去集结了。我们的社团不仅在农村衰减了,在都市也衰减了。真正好的音乐不是垄断在音乐厅中的,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还原到一个零门槛、“如听万壑松”的审美环境和音乐环境呢?我们今天在享受丰富物质的同时,同样需要精神的充沛。这种精神的充沛不一定是某个阶层所垄断的,他应该是面向大众民生的,是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琴瑟和鸣。这是我们的一种文化权利。
    我今天想谈的第二个问题是,炎帝文化作为一个品牌要如何发展,就是提一提建议。
    湖北其实是我很热爱的一个地方。因为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屈原与楚文化》,所以从我硕士毕业的时候,23岁我就不断来到湖北,到现在可能20年间我到过的湖北城市不下20个,做过讲座的也有十五六个,这么大的一个资源大省,我们的文化整合有太大的空间。所以请你们原谅我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在这里呼吁,因为我是那么的喜欢楚文化。中国在先秦的时候,幸亏有楚文化拯救了我们天真的想象。大家想一想儒家文化,是一种多么严谨庄严的文化!大家都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方面是中原文化的理性与诚恳,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抑制了我们童年天真的想象。在这个时候,我们有如此天真欢欣、恣肆澎湃、哀乐无极的楚文化横空出世。屈原所带来的楚文化是什么样的?那是异彩纷呈啊!我们去读一读他的十一章《九歌》,从东皇太一辉煌大帝到东君驾日而行,到云中君,到温暖的湘夫人,我们所看到的那种异彩纷呈,是我们中原文化中从来没有的。
    整合文化品牌到底有哪些意义呢?儒释道三家是中国哲学的源头。简单地说,儒家教人了解人与社会的问题,道家教人了解人与自然的问题,佛家教人了解人与自我的问题,这三重关系应该都是活在当下的中国人的态度。但是我们显然太重视第一层了,我们过于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位置、薪水、职称,但是我们的自然呢?中国目前还是重儒轻道的。儒家给人大地上的实践,而道家给我们的是长空上的自我超越。如果我们只在大地上一味地追逐而忽视了天空的话,我们就真的缺少了一种生命超越的力量。所以,我认为,在湖北这个地方,道家文化、楚文化、炎帝文化不应该各自分离,而要统合打造我们的楚文化品牌。这样的品牌打造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我概括为几点:
    第一,是增强我们生命中的仪式感。文化的打造,是为了让我们更庄严。今天,当我们披挂上黄丝带、站在广场之上的时候,那种久违的庄严在心中涌动。年节的意义是什么,炎帝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个阴历四月二十六,就如同屈原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个阴历五月初五,也就是说,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这种仪式感中从小学会敬畏。内敬才能外恭,能不能在举手投足之中含有一种生命本能的仪式感呢?这些要靠小的时候一点一点地培养。我们的这些大典恰好能唤起我们的仪式感。
    第二,如果我们能打造好这个整体文化的品牌,可以给我们的观念体系一个儒道兼济更广阔的彼岸。我喜欢一句谚语,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如果我们只有一元化的文化坐标,那么我们的生命是线性的,如果我们儒道兼济,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河流的两岸。儒与道,从来是中国人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两岸,是中国人的社会大地与自然长虹。活得之所以有些钻牛角尖,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坐标不足够开阔。
    第三,我想这个文化体系有助于我们走向国际文明。走进21世纪以后,低碳环保成为国际的口号,而我们常常被西方诟病的也正在于此。中国的儒家讲求知其不可而为之,但是道家讲究一种顺应。道家这种观点最能代表东方哲学去向西方说话。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也就是说,知道别人、了解人,说明你有智慧,比了解别人更高的智慧是自知之明。我要是能把你打败,说明我有点力量,但是,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我。在文明冲突发生的时候,用一种非暴力的形式完成差异的沟通,那就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从来不试图用武力去征服或者急赤白脸的去说服别人,要的是一种自我生命成长中的融合。这就是一种自胜。我们今天之所以尊崇炎帝,是因为他留下了耒耜、麻布、陶器、弓箭、琴瑟,这一切是行为方式。所以东方文明真正想融合西方文明的话,我们要用行为说话,然后完成差异中的文而化之。所以我想,荆楚文化、炎帝文化、道家文化和其他种种可以在这片大地上找到的文化合在一起的时候,我相信完成的不是一种物理上的组合,而是一个化合反应。品牌品牌,是先有品后有牌。如果我们有了这种文化冲撞下的品,然后我们再去推广打造这种牌号,我想,这个地方的文明不仅仅是属于湖北的,也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他一定是属于全球的。我们向炎帝慎终追远、深深的祈求,祈求炎帝精神的创新与融合能够造福于今天,给世界的文明带来我们这个地方一份真正的贡献。

    王俊义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清史专家。原人民大学清史所所长,1991年调至中国社科出版社任副总编,后改任总编至1999年。

对炎帝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今天,我踏上神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化城市气氛的随州,确实感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愧是有着“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双世界名牌的城市。这些天,我阅读了当地学者撰写的有关炎帝文化的著作,看了一些文献典籍资料,同时也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谈谈对随州炎帝神农文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中国文明的肇端。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历史考古学、民族学中,逐渐形成一个共识,中华文明的形成要大大提前,著名考古学家,曾经任中国考古协会会长的苏秉琦先生概括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为,“超过百万年的文化根源,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文化古国,两千年的中华遗址”。文明起步近一万年,五千年前就已经有早期文明的古国,两千年前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统一的文明国家。从社会形态上,学术界一般把炎黄时代确定为原始社会末期,已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形成大型部落乃至文明古国的雏形。生产力水平已经由新石器时代进入石器与铜器并用时代,由渔猎游牧社会转入较为稳定的社会,物质财富比愚昧时代大量增加,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粮仓、建筑等遗址,已经初步进入早期文明时期。简单地说,炎黄时代就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二、随州地区的考古文化印证炎帝时代社会生活的状况。把炎帝文化中的文化记载、民间传说、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有足够的文献资料证明随州烈山是炎帝神农故里,除此之外,在随州地区周围大量发掘的考古文化成果对此有所印证。根据考古文化成果,当时炎帝时代的状况有几点表现:一是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在随州地区发现的遗址当中,位于枣阳的雕龙碑遗址、随州三里岗的冷皮垭遗址,就有大量稻壳、稻草烧制的红土等,说明随州先民耕种十分发达。二是纺织业发展水平较高。考古文化遗物中出土了纺织业制品。三是治陶业成为当时的新型部门,考古发现黑、红、灰多种陶片,说明当时炎帝时代纺织业的兴盛。四是定居生活包含城市萌芽。城市的出现,是文明发展的标志。在随州一些考古遗址中出现了单边、双边的地面建筑。五是产生初步的文明、宗教信仰表现。在随州出土的一些炎帝时代的器具上,出现了文字雏形的符号。
    三、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的现实意义。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民族进取精神。炎帝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自然环境险恶的条件下,率领先民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以坚韧不拔、不断探索的精神进行了伟大的发明创造,农耕文化由此而兴。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古国,炎帝创造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存之本。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我们还应传承炎帝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大公精神。不顾自身安危尝百草,炎帝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道德标准,也是屹立在中华民族心中的一块不朽丰碑,要继承发扬。继承和弘扬炎帝神农文化,尤其要创新和谐统一的爱国精神。十几亿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有着同样的始祖,是以炎黄文化为折射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为何能节节排除干扰,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础,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与弘扬炎帝文化。
    继承弘扬炎帝文化,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的湖北省随州市责无旁贷,任务艰巨。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利用炎帝资源率先在全国成立炎帝文化研究会,并举办了几次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可以说随州炎帝文化研究处于前端。这几年接连举办三届寻根节,办的很有影响、特色,对于炎帝文化研究、传承炎帝精神作出重要贡献。诚恳希望随州炎帝文化研究会在省市领导关心下,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与海内外炎黄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深化研究力度,培养研究人才,壮大研究队伍,把炎帝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到更深更好层次,为炎帝文化研究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潘小慧 国际知名学者,曾任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主任、士林哲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她以伦理学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专注于中西伦理学、儒家哲学与儿童伦理哲学研究。其儿童伦理哲学的研究填补了华文哲学界的一项空白。

炎帝神农的信仰与意义——以台湾为例


    这是我第二次到随州,第一次在2007年4月,我带领我们辅仁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到武汉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学术交流,也顺道拜访了随州,当时主要参访的是曾侯乙墓。这次更是令人兴奋且意味深长:做为一个炎黄子孙,我终于来到炎帝神农故里,踏上了这片炎帝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祭拜了炎帝神农。在炎帝神农故里,我参与了庄严肃穆的“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情感上,我深深觉得有回到中华民族母亲怀抱的温暖感受,以及心灵终于寻根的平和与平衡。在此主要讲一讲炎帝神农信仰在台湾的概况。
    神农信仰在台湾起源甚早,至少在郑成功来台之前十五年。台湾地区目前以炎帝神农氏为主神的庙宇,大约有130余座(黄帝庙在台湾只有5座)。民间对其尊称,除炎帝、炎王、五谷先帝、五谷爷、五谷仙、神农大帝外,尚有先农、先帝爷、五谷仙、药王大帝、粟母王、土神、田祖、田主等,率以农神、谷神、药神祭祀之,尤其为农民、米商、草药商等行业的守护神。
    台湾神农信仰远较大陆各地普遍,如此盛况,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有农本思想的背景,另一方面也与先民渡海、开垦台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神农大帝的神性,是农、医、贸易之神。但大部分以神农大帝为主神的庙宇,多有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与注生娘娘配祀。土地原就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对土地公崇拜的意义一般在于家宅平安、五谷丰收及财源广进。至于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乃主司生育的神,对注生娘娘崇拜的意义,即在于人丁兴旺、人旺财旺,这也是农业生活的价值观。
    神农大帝的形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头角峥嵘、袒胸露臂、腰围树叶、赤手先足、踞然而坐,手持稻穗或草药,象征上古时期须与洪水猛兽搏斗的原始装扮,而稻穗、草药即显示神农大帝教稼尝药之祖师意义;另一为穿戴帝王衣冠束带,或手持稻穗,或无,玉面长髯,神情慈穆,表现民族始祖之帝王气象与爱民护民的仁智风范。虽然台湾各地奉祀的神农大帝金身,都不脱此二种形貌,但在外观上也还有红脸和黑脸的不同。
    神农信仰与当地历史渊源密切相关,神农大帝已成为整合居民向心力的表征。由地方首长主祭,行三献礼之诞辰祭祀,其遵循古礼之隆重庄严,也看出神农大帝在民间信仰地位之崇高,实有别于其它神明。因为神农特殊的文化角色与祖师地位,使得神农庙宇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时期,成为地方上居民之心向依归。
    炎帝神农信仰(除了重农、劝农思想)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还有什么样的意义?我归结三方面来看:第一,学术的方面;第二,民族文化意涵的方面,炎帝神农有许多的创制与发明,带领百姓由蒙繻到文明;第三,寻根的意义。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就是一种“不忘本”。拜谒大典的文化意义即在于藉由祭之以礼,终生爱慕感怀之。寻根就是一种探寻“人类之本”的意义之旅。如此,才有善良的百姓,才有温柔敦厚的民风,才有不忘本的民族。


    林祥雄 企业家、画家,现为炎黄国际文化协会会长。旅居新加坡。广东潮安人。1956年到新加坡。后在伦敦、巴黎学习美术。作品被东南亚各国,欧、美、日、中等国收藏。

炎帝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延续与影响


    2009年12月29日,我在新加坡成立炎黄文化国际协会,是因为著名学者费孝通199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了 “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先后在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广州连续举办了五届,他们说第六届应该走到海外去。我成立炎黄文化国际协会,是为了成长中华文化研究这个品牌。2010年第六届“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在新加坡举办,办这件事情挺有意义的,有代表性、国际性,许嘉璐会长一句话 “继续干吧”,我们就规划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接下来的工作任重道远。第七届我们基本定在澳洲墨尔本,第八届2014年敲定在德国,接下来可能在南非、美国,2020年回归到北京,完成十年环球之旅,把中华文化延伸到国际。
    文化是人类的根本,关于中国文化,我个人比较尊重也比较接受北宋张载那几句话,中国的知识分子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的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有这个豪气,抛头颅、洒热血,为国为民。文化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欧洲文化复兴之前,僵化的思维把人们困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境界。文艺复兴带来了人的思想开放,让人尽量发挥,之后产生十五十六世纪的工业革命,产生资本主义,逐渐形成了西方的强势文化,相应地产生了强势的经济和强势的政治。直至今天,仍然是这样。300年来的欧美中心,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他们没有把文明的文化共享,而是强势灌输。像英国,强盛时期全球到处都有它的殖民地,后来殖民地相继独立,却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大批“香蕉人”,外表是黄皮肤、思想是白色的(西方文化)。所以,文化的影响比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更深远。
    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西方喜欢追根究底、探索与追求。东方含蓄,讲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大象无形,天人合一。东方人内心追求更高的境界,致力于发挥人在地球上的生存力量跟和谐力量。因此,西方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写了《文明的冲突》,他站在西方的角度,认为文明的冲突是必然的,因为强势文明体和政治体想要征服别人。我们站在东方的角度,更希望和谐。我们提倡对话,追求人类的和平相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冲突的,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想法推向世界。东西方文化很难得到一致的认同和见解,但两者有其共同性。因为人类文化是可以多元一体的,像汉文明,几千年来都在扩大,但未必仍是最初纯粹的汉文明,其中有着跟别族的同化和融合。今天我们也吸收了很多外来的文化、外来的文字,壮大了中华文明体系,扩大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管道。所以我们要向多元一体的方向努力,这样我们会相处得更好。
    中国海外移民开始于2000多年前,从海路、丝绸之路看,华人向世界迈进的步伐是不停息的。一百多年前,华人大举移居南洋,南洋的发展与华人有很大关系,南洋的华族也把东方文化的价值带到了南洋。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为我们中国现代的繁荣富强打下了基础。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南洋得到了很多海外华族的支持,让他得以完成他的理念。这也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接下来,热血青年到延安干革命,到现在改革开放,海外的华人华族都蜂拥而至。今天的中国有这么繁荣的局面,我认为,海外的华人华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同样也归功于中华文化,因为海外华人华族接受了完整的中华文化的教育,懂得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为崇高的中华文化精神根植于我们心中。
    今日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和谐、中国到海外开发资源,跟资本主义、跟欧美国家不同。欧美国家以强势的文化体系、殖民主义灌输,有制造傀儡之意,无情的剥夺其利益,几百年来产生了很多恶果。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相当于欧美几百年的发展趋势和步伐,说明了中国人的拼搏精神和内在潜力。今天,中国到海外发展,先送学校、医院,帮助当地穷人,与他们分享利益。只有以我们的文化、文明折服别人,“以德服人”,才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中国抱有感恩的心态,你公平的对待他们,而且办了很多好事,用资金、技术开发资源并共享,这才是经济全球化。只有坚持不断地推展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让国际社会更了解中国,中国才有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中国的文明也将会在21世纪大放光明。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