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 打锣鼓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2-21 08:15
来自: 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字号: 打印 查看: 1561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锣鼓



   打锣鼓是随州市随县大洪山一带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用于祭祀。它以锣鼓间奏,由歌师吟唱,是带有史诗性质的“仪式歌”。随县大洪山一带过去长时期保留了“信鬼而好祀”的古老传统,人们为消灾祈福,求神许愿,常以打锣鼓的方式来举行祭祀活动。打锣鼓所信奉的是大宋钦封的“五显真君”,当地人尊其为喜神,据当地人说向喜神许愿后特别灵验,故形成请人打锣鼓这一奇特风俗。打锣鼓演唱调式以宫调和徵调为主,主旋律为宫调。唱词内容以史前创世神话为主。其表演形式:一种是3人或5人于室内坐堂而唱,谓之“堂鼓”。另一种是29人以上的队伍于室外边歌边舞,谓之“抟鼓踏歌”。



   打锣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歌唱之俗。它是由原始社会的“讴歌”到春秋时代庄子的“鼓盆而歌”或“击缶而歌”,从春秋末到战国初的“楚巫”文化到“汉乐府”音乐,逐渐演变而来。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打锣鼓的鼎盛时期;“四清”运动和“文革”期间,被视为迷信活动而被取缔;八十年代后,打锣鼓重获新生。



   打锣鼓是当地群众世代精神寄托的一种喜庆习俗。在鼎盛时期,曾有一方锣鼓一方会之说。它是南北音乐交融的结晶,也是荆楚音乐之大成,对于研究湖北曲艺音乐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价值。



   打锣鼓的唱词内容记叙了天地、人类、动植物的进化过程,揭示了华夏族逐步衍进的必然历史规律,证实了祭祀封禅的源流,融合了周楚文化之大成,填补了与古代史籍相印证的珍贵资料空白,是后世研究古代历史和古神话史极为难得的珍贵史料。对破释人类起源谜团,揭示远古华夏繁衍的轨迹和研究民俗文化也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