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12-12 08:53
来自: 湖北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7531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日至2日在武汉举行。全会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通过的《建议》,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明确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这一湖北发展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了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谋划了一批富有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
  本报今日转载湖北日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旨在引导全市各地各部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建设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专汽之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

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湖北是科教大省,但还不是科教强省;拥有创新资源,并不等于拥有创新优势。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瞄准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痛点和科技创新上的差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优化全省区域创新空间布局和创新要素配置,聚力提升创新首位度和辐射力,切实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
  以人才为支撑打造创新高地。我省高校众多,人才资源富集,把这个优势用好,关键要引导支持推动各级各类高校与湖北经济社会紧密联系、融通发展。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坚持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系统谋划、协同发力,有效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结合,以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集聚更多人才。同时,深入推进大学生留鄂就业创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把“惟楚有才”的美誉变成“楚才兴鄂”的强大动能。
  以转化为关键加速创新应用。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提示我们,既要增强“钱变纸”的能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基础性前沿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解决“卡脖子”问题能力;又要增强“纸变钱”的能力,大力推进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让纸面的、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更好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以企业为主体增强创新能力。湖北拥有为数众多的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级高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不够。要建好用好以光谷科创大走廊、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各级各类高新区开发区等为主要平台的创新生态圈,突出和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和投入主体、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隐形冠军”和更多行业龙头企业。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打通梗阻、消除堵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我们就一定能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助力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

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化就是空中楼阁。“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实体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将“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推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要把握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明确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各类要素加快集聚、高效协同,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和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决胜长远的关键,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产业形态和产业层次迭代升级;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要坚持制造强省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靶向发力,不断提升制造业附加值、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现代服务业是未来发展的支撑,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消费领域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在壮大民营经济、增强金融功能、节约集约用地上下功夫。一个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往往具备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强、金融业发达等特点。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高度重视提升金融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发育成长,培育金融要素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培植经济新增长点;要严格土地使用标准,“以亩产论英雄”,着力在提高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推动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
  工业化、产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以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夯实基础、提供坚实支撑。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攻坚克难创新驱动发展,切实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建设强大市场枢纽,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把湖北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开放不足是制约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进一步认清我省对外开放存在的差距,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湖北更要把握机遇、补齐短板,坚定不移走开放路,向开放要空间。从外部看,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内循环”,也不是区域的“小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将促进区域优势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内陆也可以成为开放前沿,中部也可以成为开放高地。从自身看,湖北是联通东西部、承接南北方的市场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市场腹地广阔、产业基础好、回旋余地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湖北完全可以在促进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湖北要加快建设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空铁公水”无缝联接、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要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开放引领作用,大胆试、奋力闯、自主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进大市场、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和持久战,全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集成改革提质增效,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湖北有积极因素,也有有利条件。转变开放观念、完善开放政策、拓展开放渠道,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地处内陆的湖北,一定能够跃上开放前沿、成为开放高地,赢得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让绿水青山成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钟灵毓秀的湖北,是江河大省、湿地大省、山林大省,地处长江中游,生态地位特殊。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切实把生态修复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压倒性位置”指明了生态修复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深化“双十”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系统修复长江、汉江、清江和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流域性、区域性生态环境……每一项任务的落实,都要追根溯源、系统治疗、协同联动,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发展财富,只有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以发展优势反哺生态建设,才能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大省,湖北更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为经济财富,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湖北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拓宽转化的通道,尤需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抓好禁渔退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长江禁渔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是挽救长江水生生物、恢复长江水生态的必需,也是我们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必需。禁渔退捕涉及长江渔民多,覆盖的水域面积广,持续的时间长,我们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既确保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又确保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打造一个蓝天常在、江水常清、青山常绿的美丽湖北。

加快由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起不来,农民就业和增收就没有渠道,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根基。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我省是农业产量大省,有产量、有规模,但是缺高附加值的头部企业、缺叫得响的本土品牌,缺上中下游一体的产业链,一直是湖北的痛点。刻不容缓推动农业产业化,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城乡要素联动、科技进步促动、能人回乡推动,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从以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观光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加快由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乡村建设摆在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荆楚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分类分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要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产业、组织和人才等方面无缝对接;要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扶持力度,盘活资产资源,提升“输血”质量和“造血”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我们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