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新闻网| 新闻中心| 领导专辑| 品质随州| 华人圣地| 专汽之都| 在线访谈| 图片| 专题| 教育| 文化| 汽车| 美食| 房产| 旅游| 健康| 家居| 随州日报微博
搜索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绷紧弦加把劲述评: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2020-6-24 10:17| 发布者: 隋意 |来自: 人民网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人心、提振士气。

  在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燃”起来,干劲鼓起来,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驻村近八年,留任两次,江西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方敏军信心更足了,“村里自来水通了、道路硬化了,山里种满油茶、蜜柚和脐橙,稳定脱贫没问题!”

  “上万名贫困群众亟待返岗,缓不得、等不起!”陕西勉县县委书记马大勇说,县里出硬招,干部包片,驻村工作队包户,“一对一”帮扶就业,“点对点”专车运送。

  层层压实责任,如期脱贫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战鼓催征,发起脱贫攻坚的最后总攻。

  “市挂牌,县督战,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通渭县陇川镇史沟村第一书记田雷走路都比平日快了,“每天都在倒计时,必须争分夺秒干,稳脱贫、防返贫,哪头都不能放松。”

  史沟村倒排工期:帮45名外出务工贫困户及时返岗就业;动员大家抓好田间管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脱贫大考有信心!”田雷语气坚定。

  在一个个攻坚战场,广大扶贫干部争分夺秒,努力冲刺,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五级书记抓扶贫,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

  “王书记,我家土蜂出蜜少了,咋办?”接到村民求助,甘肃宕昌县临江铺镇周家峪村第一书记王小平坐不住了,立马联系专家,“脱贫的事,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瞄准未脱贫的35个村,一户一策,确保如期脱贫。”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说,400多名县干部包户督战,镇干部包户到人,集中全部精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云南广南县委书记芶开波说,“我们要拼时间、拼精力、拼智慧,真拼实干、马上就办,确保广南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中西部22个省份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扶贫干部驻村帮扶,他们进村入户,找原因、出新招,一张张曾经的生面孔变成乡亲们的贴心人。

  ——双线作战,冲锋一线解难题。

  春节前夕,山西汾西县邢家要乡大吉利村第一书记张波尽管归心似箭,但毅然退掉车票,坚守岗位。“既要全天候值守防疫情,也要不误农时抓产业,两担一肩挑。”

  广大扶贫干部脱贫工作不松劲,防控疫情不断档,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截至5月底,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全部到位,25个省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100.79%,消费扶贫已实现销售482.56亿元。        

  ——较真碰硬,攻坚冲刺在状态。

  “只有敢干、会干、能干,贫困群众遇到难题,才会第一时间找干部。”河北康保县委书记刘雪松说。全县对3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对85名不胜任工作的村干部进行调整……“作风硬了,工作实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

  “一定继续保持冲刺姿态、攻坚状态,打通精准扶贫政策进村的最后一公里。”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牌坊梁村第一书记王刚说,村里刚摘了穷帽,完成了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步,接下来还不能放松,要下力气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

  “坚决防止松劲懈怠、形式主义,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良好作风决战脱贫攻坚。”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说,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1113个村挂牌督战,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瞄准问题出硬招,政策落地见实效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日前打响百日贫困歼灭战。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是头一仗。”福贡县架科底乡阿打村驻村工作队员波玉花坦言。为了1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上千名背包队员扎进深山。

  “新房离学校、医院都很近,方便得很!”“小区旁就是扶贫车间,不愁没工作。”……波玉花一趟趟做工作,终于换来44户同意搬迁的红手印。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攻克最后堡垒,关键在干,要拿出更有力、更精准的措施。

  ——以非常之力解“贫中之贫”。

  在四川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机器挥舞长臂,大卡车来回穿梭,贫困户特觉子夹在工地干得起劲:“不久后就能住上新房,好日子就在眼前。”

  让扶贫项目干起来,脱贫进度快起来,今年昭觉县瞄准剩余55个贫困村3.3万贫困人口,集中火力攻坚:投入1.35亿元建3条旅游产业路,实施47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完成3200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8.87万人……

  “确保如期脱贫,我们将动员最大的力量,最大程度集中资源,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广西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表示,全市还有1.38万贫困人口未脱贫、33个贫困村未出列。今年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每个县安排1000万元巩固脱贫专项资金, 加强劳务供需对接,引导约10.1万农民有序外出务工。

  扶贫协作,更加给力。“今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通过建好闽宁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劳务基地,实现产业合作互利共赢。”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说。

  攻坚攻要塞。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坚决完成最后脱贫任务。财政部目前已累计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96.36亿元,下达时间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分配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及挂牌督战地区倾斜。银保监会出台政策,加大对“三区三州”135个深度贫困县金融支持;中央企业将投入帮扶资金32.01亿元,比上年增加6.92亿元,大力支持产业发展。

  ——凝心聚力补突出短板。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核心指标,也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民生期盼。瞄准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合力打出组合拳:住上“放心房”,确保135.2万户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喝上“放心水”,今年6月底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看病能托底,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的保障网织密;上学不难,中央财政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

  “政策真实惠,做梦都想不到!”江西万安县韶口乡石坵村村民蔡红莲老人算起账:危房改造补贴2万元,老两口低保金8000元,看病全部报销,生活没啥负担了。

  “喝上自来水,方便又干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格公村村民丹真彭秋感慨。县里投入2.1亿元,让102个贫困村喝上安全水,今年将继续保水量、提水质,巩固提升饮水安全。

  ——精准施策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天麻种子到了,大家抓紧来领。”四川旺苍县水磨乡广福村的“坝坝会”开到了微信群。贫困户李加富一早就背着种子下地了。“撒下的都是希望啊,一年能挣3万多元。”一条天麻产业链在这个深度贫困村扎根,95%农户都种植乌天麻,年产乌天麻120吨,人均增收4000多元。

  更多扶贫车间转起来。“今年以来,13家企业入驻,216家扶贫工厂九成开工,3800多名贫困群众已经上岗。”厦门市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帮扶工作队领队邱武伟忙个不停。

  “做好就业、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等帮扶,创新工作方法,下‘绣花’功夫,一定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目标任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截至5月底,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98%、扶贫车间复工率98.6%,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干部人才超额到位。

  扶贫外力引内力,汇聚强大合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是根本。各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出来。

  ——产业扶对头,脱贫有奔头。

  “去年种西红柿挣了钱,今年打算再种西蓝花,收入能过3万元。”在山西左权县芹泉镇下庄村,贫困户高晋华和驻村工作队员聊得火热。“工作队有技术、管销路,带动咱一起种大棚,肯定能挣钱。”高晋华信心满满。

  “一公斤40元,行情真不错。第一批蚕茧就挣了5000多块。”云南昌宁县漭水镇明华村贫困户施如军说,“边干边学,我积累不少经验,蚕茧质量好,当然卖好价,‘雷响田’也能变成‘黄金地’。”蚕桑产业让明华村“破茧”蝶变,全村桑园面积达2500余亩,养蚕农户200余户,预计今年可养蚕1700张,预计可实现产值270多万元。

  各地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一大批特色产业拔节生长,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贫困地区发展脚步快起来,后劲强起来。

  ——一技在身,脱贫有本领。

  四川南部县蜀北街道松云洞村贫困户谢兆伟在帮扶干部鼓励下,参加了维修培训班,很快在机械厂找到工作,“有了技术,穷日子肯定不会再来了。”

  同样学技术,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台子水村贫困户宋立平成了有名“巧姐”。在她的手中,玉米皮、秸秆编成坐垫、花瓶、购物篮,一天能挣200多元。一次次培训,让全乡300个贫困家庭靠草编稳定脱贫。

  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强了。据统计,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心热了、能力强了,“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

  技能培训、技术入户,让甘肃康乐县景古村赵改霞从贫困户变成“明白人”,靠10亩药材脱了贫,讲起技术头头是道:“种好当归,地块要选对;倒茬得3年,种前先整地,一定深松到25厘米以上……”不管谁家有问题,打个电话她就到,她主动找项目,带着十几户人一起脱贫。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大地战鼓擂动。“摘了穷帽子,咱更要奔小康嘞!”陕西平利县双杨村村民谢厚道说,“这些年种绞股蓝挣了钱,接下来我要扩规模、打品牌,带着乡亲们一起富!”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