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从“逢四说事”到“逢四解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11-20 10:11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1195
——新时代“枫桥经验”随州实践的深化探索之路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罗毅 张顺
  2019年春天,由我市首创的“逢四说事”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并逐步深化,内涵不断丰富,从“周四集中说事解事”拓展为“逢事说事、逢四解事、重在解事”。说事、解事的方式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健全,群众“说事”方便,干部“解事”及时,大大小小的矛盾得以化解在基层,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促进了平安社会和“品质随州”建设,有效保障了当前全市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11月4日,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给我市发来感谢信,肯定我市取得进京赴省零异常上访、零滋事扰序、零涉访恶性事件、零规模聚集、零网上炒作“五个零”的显著成效,为重大活动胜利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

田间地头,“板凳会议”解民忧
  桐柏山麓,风和日丽。
  11月14日,星期四,正是“逢四解事”日。随县淮河镇白鹤湾村党支书王道学,正在赶往该村8组村民方传成家的山路上。
  王道学对同行的记者说,今天是“解事日”,没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前段时间在8组开“板凳会”解决的一个纠纷,当事人已70岁了,老伴又因脑梗住过医院,怕他们还有心结,影响身体,再去看看。
  事情的起因,是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该村保洁员华安成反映,方传成家附近几十米外就有垃圾池,却把垃圾倒在门口的路边,影响了“洁美家园”工作的开展。
  王道学立即了解情况,原来,倒垃圾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而“火种”却是因一棵树起的争执。
  华安成的田在方传成的门前,田头有一棵柳树,生长多年,据说砍伐可卖一两千块钱。方传成说,这树是自己栽的,属于自己;华安成说,这树在自己的田头,当然属于自己。二人相持不下,“火星”随时可能燃起熊熊大火。特别是方传成的老伴前不久因脑梗住院花了几千块钱,如再发生争执,相争无好言,脑梗再发病就成大问题了。
  王道学马上组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8组组长、了解情况的村民,在田头树下开起了“板凳会”,先由双方各陈己见,再向组长、村民一一求证,但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此树的权属。王道学再咨询林业部门,答复是“权属不清,且生长多年达到一定树径,应该保护起来为好”。据此,“板凳会”首先肯定了双方对此树的保护,否则这树也不可能长这么多年。大家议定,此后,大家继续保护这棵树,不能砍伐,让这棵树成为家乡绿水青山中的“风景树”。
  考虑到方传成老两口年老多病,村里在分配垃圾箱的时候,专门给他家分配了一个放在家门口,便于倒垃圾。
  曾燃起的“火星”及内在的“火种”,一并被消除,但王道学还是有点担心方传成老两口心里是不是还有“疙瘩”。
  我们到了方传成家,王道学问起了两个老人的身体情况和今年的收成。方传成高兴地说,今年红薯丰收了。王道学因势利导地说:“收成好,子女又都争气,在街上买房安家了,你们只要心情好,不生病就是‘赚钱’了,身体好才能好好享福呀!”一席话,说得方传成老两口乐哈哈的。
  “逢四说事”“逢四解事”工作从上到下、由点及面地深入、全面展开,得力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
  4月1日,我市深化“逢四说事”工作启动。
  市委书记陈瑞峰指出,全市上下进一步深化“逢四说事”工作,倾听群众呼声,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营造更加平安和谐稳定的环境,用党员干部“作风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随州市深化“逢四说事”工作方案》对如何接待群众来访、化解矛盾纠纷、整合建设工作平台、打造过硬接待队伍、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性的要求。
  5月16日,市委书记陈瑞峰深入街道、社区暗访督导“逢四说事”工作,指出“逢四说事”基础在“说事”,关键在“解事”,要探索“逢事说事、逢四解事”的路径,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突出问题。
  7月24日,全市深化“逢四说事”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随后明文规定:从“周四集中说事解事”拓展为“逢事说事、逢四解事、重在解事”。积极探索“接访说事、流动说事、联动说事、现场说事、上门说事、网上说事”等工作方式。将周四确定为集中解决群众重点信访问题或突出矛盾纠纷的“解事日”,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全程代办、部门联办的事项分流办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各级“逢四说事室”,根据情况实行“及时办理”“限期办理”“上报办理”的分类解事。
  9月23日,市委书记陈瑞峰就群众反映的“办证难”问题,深入到曾都区清河星苑小区实地接访,该小区因开发商违建、拖欠税费等问题,导致800多家住户6年多无法办证。陈瑞峰带领市政府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现场接访后,列出了“路线图”“时间表”。10月底,该小区违建问题已处置到位,群众近期将拿到不动产证。
  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各种“接地气”的方式层出不穷。

“逢四说事”,风雨兼程十四载
  “逢四说事”,源于随县柳林镇院子河村。
  说起当时的情况,柳林镇镇长程立军、院子河村党支书包德山,还是感慨良多。
  程立军说,2004年税费改革之后,该镇行政村由23个撤并成12个,因山林土地、水利等权属引起的各类矛盾纠纷逐渐增多,村干部人少,力量不足,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当年柳林镇全年群众越级上访高达16起。
  院子河村的情况更为突出。包德山说,院子河村属于库区,上世纪70年代修水库时,良田被淹,部分村民迁出,留下的村民因平价粮返销、水费返还、水库打鱼等,与水库等方面矛盾冲突激烈。村民之间,也冲突多发。
  2005年,镇村干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商讨出一个办法,与其每天疲于应付,不如确定一个日子,集中时间说事解事。因随州方言中“四”事”同音,为了让老百姓便于记忆,琅琅上口,确定了“有话就说,逢四说事”制度,率先在院子河村实行,并在全镇推广。规定每月4日、14日、24日为群众说事日,由包村的镇干部和村干部轮流在接待室值班,接待调处群众反映的问题。
  各村统一建立“说事”接待室,建立“说事”登记簿,设立信访监督卡和反馈意见卡。在“说事日”,能直接答复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按程序限期处理;村里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向镇申报处理。处理重大问题时,将其处理程序和结果予以公示,并由村干部征求当事人意见,由当事人签字认可,以保证处理结果无争议、无反复。
  包德山说,村民之间的纠纷,有很多是很小的事,只是在气头上互不相让,就容易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说事日”这天,将各方拢在一起,因为集中了时间和精力,解决起来效果也更好。
  柳林镇自2005年开展“有话就说,逢四说事”以来,各类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信访问题明显减少,当年,柳林镇就成为全市无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邪教活动的“四无乡镇”,并被评为“平安乡镇”。
  “逢四说事”的做法,随后在全市推广、逐步完善,时间也改为“周四”。
  2018年年底,省委召开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工作会议,提出总结推广武汉市“微邻里”、随州市“逢四说事”、秭归县“幸福村落理事会”等经验。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市委将“逢四说事”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随州实践的重要载体,承担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逢四解事”,创新发展保平安
  从“逢四说事”到“逢四解事”,充分体现了我市上下同心,创新发展,使“逢事说事、逢四解事、重在解事”工作落到实处,并百花齐放、完善推广,在制度创新、作风转变等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板凳会”的做法,源于随县淮河镇高庄村的创新。在随县,与“板凳会”同样“接地气”的还有以群众自治为主的“十户联调”“警治联勤”“多网融合”等“解事”做法,充分发挥了“村务协理员”、中心户长、综治中心志愿者等作用,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干群关系改善在基层。
  为了“解事”,各级干部群众可谓用到了“十八般武艺”,不仅只为“息事”,更为了“宁人”,将自治、法治、德治融会贯通,努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
  在广水市城郊办事处富康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委员会委员刘五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法律专业自学笔记。刘五说,他正在自学法律专业课程。但刘五在“解事”的时候,当事人提出来要打官司,他却阻止了。
  李先生在富康社区四贤路买了黄先生的房子,正在装修,隔壁的张先生却跑过来将装修工人的工具扔到门外。李先生一肚子的火气:“他想要3万元的补偿,没门儿,我宁愿拿10万元打官司。”
  熟悉法律条文的刘五,却劝李先生不要匆忙起诉。自己则一趟又一趟地动员当事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刘五说,解决邻里纠纷,既要明辨是非,又要为邻里和谐相处留下充分余地。
  而在随县尚市镇尚市店居委会的“说事室”里,桌上醒目地摆着一个“法律顾问”的牌子。居委会党支书王松涛说,很多民间纠纷涉及到法律问题,但法律无情人有情,解决纠纷必须根据情况运用多种方法。
  今年6月,居委会辖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事人不服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责任划分,王松涛说理说法说人情,最后妥善解决。而对于在居委会安置的28户丹江水库移民,王松涛则带领居委会干部,以诚心真情让他们搬得进、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将“解事”的标准从“案结事了”向“群众满意”转变,正蔚然成风。
  曾都区何店镇干部发现不少群众对一些部门的职能不太了解,对说事的范围和受理部门不清楚,往往跑错了门、找错了人,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容易造成误解、激化矛盾。于是他们推行干部领访制度,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和谐氛围,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矛盾的化解。
  曾都区还探索了“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矛盾纠纷调处运转机制,力求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最多访一次,实现“一般事项不出村、较大事项不出镇、重大事项不出区”的目标。
  “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在于基层治理创新。目前,我市的“逢四说事”“逢四解事”工作方兴未艾,干部群众探索创新的热情越来越高,成果越来越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随州实践的深化探索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